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2部分

又暗暗自責,沒有把握好時間,沒有和徐光啟好好的溝通,否則,也不至於自己如此的被動和不解。

“回稟陛下,圍湖造田,不是臣今日首次提出,古已有之,不光是洞庭湖,這太湖,鄱陽湖,等等,都在圍墾之列,大規模的圍墾,甚至可遠推至宋,當年為了抵擋元軍南下,曾經在荊江南北築院田,開墾過近二十萬傾的良田,所以,臣以為,這圍湖一事,大有可為。”徐光啟微微道來。

朝堂之上,不少人陷入了深思,聽了徐光啟的話,不少人點頭,這圍湖一事,確實,古已有之,不少書上都有記載,有的人覺得,這確實是件可行的事。

“啟稟陛下,臣以為,徐少保所言有理,這圍湖古已有之,想洞庭湖煙波浩渺,有八百里洞庭之說,如果能圍出一部分作為良田,容納百萬移民,也不是難事,也算是造福百姓的一大善舉啊!臣贊成。”一個大臣率先就出來贊成徐光啟的計劃了。

楊改革還在為這圍洞庭湖的壯舉感慨。還在為徐光啟那種開闊性、散發性,驚豔的思維感到驚訝!

徐光啟又接著道:“……陛下,這洞庭湖素來有八百里洞庭之說,臣查閱過不少文牘,發現這洞庭湖有些地方,水只有幾尺深,有點不過丈餘深,這完全可以築土圍院,改造成院田,這院田不光土地肥沃,而且還不缺水,如果不怕這潰堤,這完全就是魚米之鄉啊!想這移民如果知道是把他們遷移到魚米之鄉,估計很樂意,……這八百里洞庭,乃水草豐盛,魚肥米多之地,別說遷移百萬移民,怕是數百萬,也綽綽有餘……”徐光啟為自己的計劃解說著。

楊改革被徐光啟的圍湖造田計劃幾乎打動了,如果真的如徐光啟說的,這圍湖出來的田,是良田,又不缺水,是造就一個魚米之鄉,移民們肯定會很容易接受,移民的牴觸情緒會很低,便於移民。能容納百萬移民,那往這裡移民,則一點問題沒有,不必等到自己搞定了鄭芝龍,往臺灣移民,那時間是在是趕不上,不過也糾結了,這洞庭湖是幹什麼的,楊改革還是有點印象的,中學課本里就說了,這是長江洩洪的地方,這把洞庭湖圍了,那長江發大水咋辦?日後的環保人士不會找自己麻煩吧?

“徐師傅,這洞庭湖是長江發大水時候洩洪形成的,這大規模的圍院了,不會對長江洩洪造成影響吧?”楊改革又擔心起這個來。不過話還沒說完,又覺的自己是多餘的瞎操心,這眼下老百姓造反,自己都還搞不定呢,還有心思管長江是不是沒地方洩洪?明末的農民起義,可不是發生在江南,而是發生在北方,自己還是先把北方的老百姓搞定吧。

皇帝的這番話讓徐光啟很是不解,這長江洩洪和圍一點院壩有什麼關係?這前人都不是這樣乾的嗎?又不是我們大明朝首創大規模圍湖。

楊改革很無奈,自己不該說這話,這是多餘的:“徐師傅,這個,就當朕沒說,暫且不管那個什麼洩洪的事,先說說這圍湖,具體的怎麼操作吧。”楊改革是下定決心,先把湖圍了再說,至於以後的什麼洪水和洩洪,以後再說吧,這眼下,還是以移民,防止老百姓造反為最重要的事。

徐光啟也就沒去考慮那個什麼洩洪的事了,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這陝西受災地方的百姓,光吃賑濟是不行的,這天災,陛下預測會延綿數年,所以,臣才想出了這個移民的辦法,走水路,經黃河,至運河,再轉長江,把移民送到洞庭湖,太湖等地,然後組織百姓圍湖,所得之地,可分給災民,如此,陝西延綿數年的天災,才是解決的正道。”徐光啟簡短的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