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隻要你知道事情該怎麼做,下面的人便不敢糊弄你,更加上刑天軍作為新生力量,眼下內部的官吏們還不敢胡作非為,做事也踏實肯幹,辦事效率自然不是已經到了遲暮之年,整個官吏系統都徹底糜爛的大明王朝的官府要高出了太多了。
穩定了洛陽之後,肖天健便立即開始召集手下重將還有謀臣們商議下一步的行動方向,在這個時候,手下的諸將和謀士們在這件事上開始發生了分歧。
以牛金星為一派,力主肖天健朝北攻略,渡河北上進入攻佔黃河以北的懷慶府、彰德府、衛輝府等府,將兵鋒直指京師,抑或是朝東,攻開啟封府,打下開封府之後,便等於控制了整個中原,繼續向東便可以攻打山東和兩淮一帶,將大明朝南北攔腰斬斷,到時候揮師北上,攻入京城,便能取得天下,最不濟也可以打潼關,進入陝西,趁著陝西局勢混亂,攻下陝西,取得一個南下四川的通道,四川富庶,可以為刑天軍提供足夠的財源。
但是對於牛金星等人的意見,新歸於肖天健麾下的李信卻有不同意見,在這方面,李信體現出了比牛金星更強一些的戰略眼光,他卻認為,眼下不應該向北發展,而是應該順勢南下,先攻下南陽,進而取襄陽,打通一條南下湖廣的通道,揮師南下湖廣,因為湖廣乃是大明時下重要的糧食產地,而且水源充足,不易出現災荒,控制荊襄之後,便可以揮師沿江東進,先打南京,徹底控制大明腹地,不但可以獲取一個穩定的後方,而且也獲取到了充足的糧食供應,還能掐斷南部對北方京師的供養,到時候大明王朝自然就土崩瓦解了。
而李信提出的建議,李進德也表示支援,這一點令牛金星頗為不喜,覺得李信僅僅是一個後生小輩,而且還是貢生,不像他是正兒八經舉人出身,不管是學識還是見識,都不如他,再加上他還是新近才跟了肖天健,根本就輪不著李信反對他提出的意見。
而武將方面比較單純一些,像羅立等人,是不考慮太多事情的,反正是肖天健指向哪兒,他們就打向哪兒就成了,這麼費腦筋的活,本來就該牛金星、李進德、李信這樣的人來幹,所以他們聽著也跟著起鬨,一會說牛金星說的對,一會兒也點頭說李信說的有理。
總之這一次議事,對於刑天軍下一步的發展方向爭論很大,而肖天健則坐在那裡只管讓他們爭,而他則只管聽,而不發表任何意見,如果他不是後世過來的人的話,也許他還真就聽誰的話都覺得有道理。
到了後來,乾脆牛金星說出了要他在洛陽稱王,畢竟眼下許多義軍的首領都自稱為王,李自成成為闖王、張獻忠自稱八大王,還有什麼順天王之類的,只有肖天健到現在還只以刑天為號,沒有稱王,而現在肖天健也應該稱王,然後號召軍民,攻入北京把當今皇帝朱由檢拉下來,取而代之。
對於牛金星這個提議,眾將倒是都一致同意,紛紛要求肖天健稱王,而肖天健直到這個時候才擺手道:“稱王之事緩議,現在就說咱們下一步該打什麼地方的事情,稱不稱王都只是一個虛名,不稱王又能如何?
好了,牛先生和李信你們的意見我都聽明白了,至於該怎麼做,我自有定論,你們不必再為此爭論不休了!不管是誰,為的都是我們刑天軍的前途,對錯都無妨!
而下一步我想,可以先把懷慶府和衛輝府打下來,如此便可以使得我們晉南透過太行山連通起來,然後再視情況而定!至於以後該怎麼做,我自有分寸!”
肖天健這句話一說,牛金星便高興了起來,因為他覺得在這一次議事之中,他壓住了李信一頭,如果肖天健是按照李信的意見的話,那麼現在就會下令南下攻打南陽府,可是肖天健卻還是選擇了先北渡黃河,到豫北打懷慶府和衛輝府,打下這兩府之後,那麼肖天健難道就不率部揮師北上直逼京師嗎?所以牛金星覺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