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織田作之助對他們也很熟悉,大約是經常來出版社出差,這裡的人他都有見過。他帶著白倉望走向電梯時,對白倉望說:“大家都是在這所出版社認真工作的,都是不錯的人。”
一樓的大廳很寬敞,配有4個客梯和2個貨梯,逃生通道以剪刀式樓梯設定了四個樓梯出口,整座大樓的側門和後門都有配備穿著西裝的保安。作為出版社的大樓來說,這樣的配備實在是下足了功夫,也能看出港口出版社的資金雄厚。
展覽區從第二層一直到第六層,是一個非常大型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主題。港口出版社大樓的這個展覽區還在建立,從來沒有對外開放過。經常有得到小道訊息的媒體想來參觀,但所有預約都被太宰治拒絕了,目前為止還沒有在社交平臺上進行宣傳。
“展覽區目前不對外開放,太宰說,今天是給你一人的參觀時間。”織田作之助說。
太宰治霸氣的發言讓白倉望再次感嘆:“他也太厲害了,太宰總編不得了啊。”
跟織田作之助走進電梯,進入第二層,電梯門向著兩邊開啟,一個設計感十足的展示大廳就展現在眼前。白倉望走出電梯,正對著電梯門的就是一個巨大的迴圈播放著港口出版社的宣傳片的顯示屏,螢幕最上方是毛筆字型的“港口出版社”幾個大字,繞過顯示屏,整個二層都是目前港口出版社手上的簡單的產業介紹,其中就有知名的漫畫週刊、動畫公司。
除了小說出版的港口文庫以外,港口出版社還同時置辦了一系列能有關聯的其他的產業鏈,比如港口週刊、港口動畫工坊、港口影視、港口娛樂公司,從小說到漫畫到動畫再到真人影視化,幾乎能夠完成產品的自產自銷。
二樓是對這些產業的簡單介紹,大致內容就是“這些都是我們港口出版社搞的”,全方位展現了企業成就。
“好厲害……這些都是這幾年間完成的嗎?”白倉望走在以突出的浮雕標註著時間軸的企業發展時間圖旁,整面牆把港口出版社發展的產業、主要成就、出名的作品都清楚地列出來了,像在看什麼歷史大事件的脈絡圖。
港口出版社的名字或許不該叫港口出版社,應該改名港口集團。
三樓是針對港口文庫的展覽區,所有港口文庫出版的小說作品誕生的背景、作者的創作思路,和編輯之間發生的趣事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2002年……那時候太宰哥就已經在港口出版社了嗎?”白倉望在港口文庫的一個主要作品的負責人上看到了太宰治的名字,那上面介紹著這是他第一次擔任編輯的作品,“而且還是負責織田哥的小說!這個你沒和我說過啊。”
三年前的事情,織田作之助還記得:“那時候太宰17歲,已經上了大學,會進入出版社實習也很正常。他說希望有成就再把這些事情告訴你,當做一個驚喜。”
織田作之助是港口文庫的招牌作者,當初基本是他和港口文庫的名號同時打響,共同發展的。太宰治花了三年時間就把港口出版社經營成現在的模樣,織田作之助的名氣也在這三年間水漲船高,整個二樓的港口文庫展覽區裡,和織田作之助有關的展覽就幾乎佔了三分之一。
這也和織田作之助產出的作品多有關係,在東京居住的三年間,他把所見所聞都融入了自己的故事裡,原本就很擅長寫大阪人的風土人情的他在米花町居住後,作品發展得更有故事性了,雖然他的寫作重點仍舊是人而不是案件,但這些接觸到的故事都讓他的內容更為豐富。
織田作之助的訪談,與編輯溝通時的心路歷程都事無鉅細被展示在這處展覽區,有些內容就連織田作之助自己也記不清了,白倉望看著,發現與織田作之助有聊過的,居然在這裡也能找到記錄。
【太宰編輯:那時候我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