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 四世三公袁本初】………
且說袁紹自討董之戰後,做了那盟主事,自身又是四世三公名家子弟,其聲望更是一時無兩,奈何,一直屯兵於南皮,受制於人,平日裡一郡之糧草供給等一應事物,皆要受韓馥這位冀州牧的管制,那袁紹哪能受得住這悶氣。
他袁紹也是心高氣傲之輩,南皮小廟哪能容得下他這尊大菩薩,再說,不管是論能力,還是論聲望,他袁紹與那韓馥比將起來,自是要過他多多。
卻說,自這討董會盟之後,袁紹聲望再漲,連著這招的兵馬亦是變成了以前的好幾倍,但這錢糧卻是管在韓馥手上,這韓馥亦算是位忠心為國的人物,可不管你袁紹聲望幾何,只按著朝庭規定的份量給這南皮撥這錢糧,可是袁紹這會養的兵馬,可是一郡總兵力的好幾倍,就韓馥給的那點錢糧哪能夠,若不是背後有他袁家撐著,估計這兵馬也早就散了。
南皮太守府內,此時袁紹正自聚眾謀士於一堂商易這糧草事宜。
有謀士逢記進言道:“兵法有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大丈夫縱橫於天下間,揮師而百戰不殆,卻哪有錢糧受制於人的道理!今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將軍何不取之以為我用?若有此等富饒之地,何需受制於他人。”
“未得良策,以圖冀州矣!”
“此易事耳”只見逢紀微拈髯須輕笑道:“善聞北地公孫瓚常有野心,將軍可使人暗齎書信與公孫瓚,約其進兵以共取冀州,公孫瓚必興兵南下。將軍再暗中使人密報於韓馥,以紀思量,韓馥無謀之輩,聞公孫瓚領燕、代之眾南下冀州而來,必將膽怯,以將軍之名望,必請將軍領州事,至時就中取事,冀州唾手可得矣。”
聞得有此等不費吃灰之力即可全得冀州的好計謀,袁紹如何不大喜,即刻手書一封,寫了封好處無限的書信,著人以八百里快馬,送到公孫瓚手處。
且說公孫瓚處,自討董之戰後,手下有劉關張及嚴綱、王門這等猛將,又有田楷、田豫、關靖這類謀主,兵強將廣,更兼得董卓把這天下弄得混亂不堪,如何又不讓公孫瓚滋生野心。
自得了袁紹手書,言二人相約起事,夾攻冀州以平分其地,如何能不大喜過望,公孫瓚手下,一幫謀士裡,唯有田豫算得上是號人物,能多少明白點袁紹使得這手段,只是田豫此時年方二十,只屬於小青年,剛投入公孫瓚手下沒多久,自是得不到多少信任,而對於田豫的話,公孫瓚亦是隻聽聽,左耳近,右耳即出來,根本就不曾往心裡去。
見得公孫瓚手下頭號智士關靖堅持出兵,做為新近投靠過來的人士,又兼得此時的田豫年紀尚幼,尚沒有十年後的那份心智,也就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
此事也就這麼透過了,公孫瓚一邊著人回覆了袁紹,一邊親自領軍,竟點起馬步弓手五萬,著大將嚴綱為先鋒,田楷,田豫,王鬥隨軍同往冀州而去,又著人以快馬送手書至平原處,著平原相劉備起兵共攻冀州。
卻說聞得公孫瓚果然信了袁紹之言起兵往冀州而來,袁紹即已得到訊息,自是大喜,當下不敢怠慢,一邊亦是使人整軍備戰,一邊按著計策,著人暗中通知於韓馥處。
得了袁紹處密報言公孫瓚起馬步軍五萬來攻冀州,更兼得有劉關張這類猛將同來,韓馥自是大驚失色,慌忙使人尋得來荀諶、辛評二位謀士共商這禦敵之策。只是可憐我們韓馥老兒,只怪他有眼無珠,不知人心不識人,放著忠心耿耿兼智謀出眾的沮授沮別駕不用,偏要招這二位背主之人前來商易這種事,這荀諶,辛評二人早以為袁紹所收買,又如何能為韓馥出得好計謀,這後果,可想而知。
當下那荀諶進言道:“公孫瓚將燕、代之眾,領精銳大軍五萬長驅而來,其鋒不可擋。兼得有劉、關、張這等猛將助之,以我軍之實力,勢難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