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繼趕到,形勢已經急轉直下,南匈奴屠各族此時已經瀕臨絕境!能夠成為一個民族的最高‘首腦’,其實誰也不是‘白給的’!現在,呼廚泉和芒正基父子有兩點已經完全的看清:
其一、現在大漠的最大一股勢力、已經完成了全族整合的鮮卑族,由於當代產生了大有超過鮮卑的‘一代天驕’檀石槐之勢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鮮卑一代新銳軻比能,之所以目前不遺餘力的想方設法的對南匈奴進行支援、甚至呼廚泉父子已經收到了受先輩所託的東羌族旭薩率鐵騎很快就可趕到的訊息,其目的無外乎是想讓南匈奴盡力的消耗漢軍的實力、拖延漢軍的程序,以期收到令漢軍全面北征的計劃‘流產’的效果;最低也要在鮮卑族做好迎擊漢軍的全部準備之前,把漢軍遲滯在河套地區。
其二、隨著漢軍的大軍越聚越多,呼廚泉、芒正基父子也並非是不明白:南匈奴冒著舉族被滅的風險進行抵抗,確實也是在給鮮卑人‘作嫁’!然而,呼廚泉、芒正基父子又有些‘舉棋不定’的不得不為。作為一族‘首腦’的呼廚泉、芒正基父子,以往對中原大局同樣也極其的關注。經過隴西大戰就可以看出:在中原素以‘仁厚’、‘詭詐’這兩種截然相反的作為著稱的關中王陶商,對夷族幾乎達到了深惡痛絕、必除之而後快的境地!因而,父子二人對以‘求和’的方式來達到休戰的目的,並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這樣,也就使呼廚泉、芒正基父子更是處於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頗有武大郎服毒‘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的感覺。沒辦法!對從出世以來就一直不停的叫囂著‘要蕩盡蠻夷’的漢人的這個‘軟硬不吃’的關中王陶商,呼廚泉、芒正基父子確實也大生‘無所適從’的感覺,感覺好像是在等待著‘引頸受戮’那一天的到來一樣?想去‘求和’,無異於是等同於把自己‘洗淨了脖子、在等待鋼刀臨頭’!
對於目前的漢軍而言,雖然現在在總體實力上已經佔有了一定的優勢;但卻無壓倒性的優勢,沒有完全把南匈奴所部‘畢其功於一役’的絕對把握。既然對方沒有主動發起進攻,那就等大軍全部會合後,再進行決戰吧!反正南匈奴屠各族目前屯於對面的幾乎已經是舉族之兵,能夠一戰把南匈奴屠各族的有生力量大部分擊潰,對下一步深入大漠也益處頗多!
同樣,我也並不怕其他的部族趕來支援南匈奴屠各族。來得越多越好!在剛剛出塞就多消滅一些夷族的有生力量,何樂而不為?何況,幽州我尚屯有大部分的主力,十幾日就可趕來河套地區增援。仗越打越大更好!如果能夠讓大漠的大部分夷族都匯聚到河套地區,我自然是‘樂觀其成’的免得進一步‘勞民傷財’的遠進大漠了!如果能達到‘一戰定乾坤’的最佳效果,那我下一步就可以‘分進合擊’的經略大漠了!而不是耗費強大的軍力、消耗大量的給養去打消耗戰了!其實,這也就是我的一種一廂情願的‘臆想’罷了!能夠以少壯之年就雄踞於鮮卑大王地位的軻比能,又安能讓我‘一勞永逸’的輕易達成所願?
漢胡兩軍在稍顯得有些詭異的沉默中渡過了幾日後,東羌旭薩所部增援南匈奴屠各族的萬五鐵騎先行趕到後,漢軍對面的胡人鐵騎數量已經增加到七萬。而漢軍方面,增援而來的關中、漢中、西涼的聯軍也在相隔兩日就全部趕到了。來援的三地聯軍,合計擁有近兩萬的鐵騎和三萬的步卒。合軍到一處後,漢軍步騎則各有六萬,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十二萬。這時,我準備在河套戰場上檢驗一下戰力並加以實戰磨練的、被我率領的鐵騎遠遠的甩在後面的呂蒙率領的三千橫刀軍才剛剛趕到。
大軍雲集,大戰一觸即發。也該進行一下總體的部署了!原本對孫策極其看重的我,因此次他完全與呂布大相徑庭的‘做派’,使我對他的感觀大為轉變。識時務者為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