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不治本,發不了財,小打小鬧,差不多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太大的反轉。”
“種青椒沒有讓鄉親們致富,後來縣城又引進了種甘蔗這條農業創收之路,於是鄉親們家家戶戶又開始種甜甘蔗。”
“這個甜甘蔗,我家和村裡人都種過的,而且種了好幾年,結果還是差不多,發不了財,也賣不了幾個錢。”
“我的父母種了幾年,有一年種了兩畝地,只賣了數千塊錢,除去農藥化肥,人工暫且不說,請人收,所剩不多。”
“後來又種土豆,結果種出來的土豆沒人來收,直接餵豬,爛在地裡。”
“再後來種大棚西瓜、菸葉也種過,也都是以虎頭蛇尾收場。”
“結合以上這些,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們這個地區吧,以上這些農業創收之路,都屬於散養狀態,沒有專業的農業指導,沒有統一的技術含量,沒有穩定的市場價格,種出來的農產品不符合市場要素等等。”
“每一年青椒大豐收時,要是趕不上第一趟列車,後面上市的青椒價格在貨源充足,市場已經飽和的情況下,不是賣不出去,就是不值錢。”
“反正這些事情吧,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明白這其中的條條道道有多難。”
“說件不怕你笑話的事情,就拿我家種的甘蔗來說,種了好幾年,也沒有種明白,每一年都沒種好,不是個頭小,就是長短不一,長相差,只能廉價賣出,一根才幾毛錢,虧的要死,這就是技術不到家,年年種,連連虧。”
“種個青椒,每年都慢人一步,等到青椒大豐收,迎來了青椒高產期,市場飽和,那個價格只有一、兩毛一斤,到最後沒人收。”
“現在麻,你也看到了,整個村裡面沒有一戶人家種青椒、甘蔗了,都選擇了種水稻,求穩妥,平時去打打零工啥的,畢竟水稻的價格波動沒那麼大,又好種,又容易儲存。”
對於張漢水的這番話,她沒有反駁,來到這裡時,也查過了村裡往前以及九十年代,兩千年後到如今的一些檔案,家訪等,事實表明,確實和他剛才說的差不多。
這也是為什麼,她犯難的原因。
有些事情只是紙上談兵沒有用,還得看行動力,其中還要有資金、技術、以及穩定的商家,保證農產品的價格在一個相對能盈利的水平線上。
以上這些,就是一大難題。
“那你覺得搞旅遊開發如何?”謝莉莉也就問問,旅遊開發真那麼好搞的話,早就搞了,也輪不到她來。
當然,總有一個人要帶頭走出這一步的。
對於她這個問題,張漢水心裡其實也沒個底,畢竟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自己不熟悉這方面的業務,亂說是不太好的事情。
有些事情不是不想管,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多大手,端多大碗,不是說說的。
“這個不好說,山山水水咱村有,但沒有特色,其實嘛,這個特色也是可以自創的,但最大的問題還是資金問題。”
“搞旅遊開發,燒錢不用我說你也明白,資金從哪裡來,找別人,別人看的上看不上,能不能搞好,又或者沒搞成,搞的村子裡烏煙瘴氣,爛尾工程一大堆,誰來收拾這個局面!能不能盈利,這些都是不確定因素。”
“當然,也許是我杞人憂天了,雖然有許多失敗的案例,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一切皆有可能,只有做了才知道。”
謝莉莉笑著搖搖頭:“說來說去,沒資金,沒技術,沒有大的投入,搞旅遊開發確實很難。關鍵是搞起來,能不能給投資者帶來利益,回本,光這一點,沒有哪個人願意當冤大頭往裡砸錢的。”
“其實有天然的特色,名山大川等優勢,比如泰山、長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