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施耐德和何夕對此都不以為然,他們在第二梯隊到來之前經常都是一個人在廣州城內到處亂竄。但蕭良和虞堯還是堅持了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特別是晚上如果要在廣州城內過夜,那至少要有兩名以上的安保人員隨行,並且作為一二把手的施耐德和何夕不能同時在廣州城內過夜,必須至少留一人在駐廣辦以備不時之需。
於是出於種種的考慮,最後駐廣辦也就擔當起了主要的對外接待任務。好在此時駐廣辦的改造工程已經完工,來客倒也不會看到什麼亂糟糟的情形了。
施耐德和何夕在接到通報後,一起到院子大門迎接了這位“永豐布行”的掌櫃。除了“福瑞豐”的人之外,這也是駐廣辦成立之後第一位登門造訪的客商。
雖然離接到對方的拜帖僅僅只過了一天的時間,但何夕還是設法從某些渠道打聽到了關於這間布行以及這位掌櫃的一些資訊。
“永豐布行”的根基在杭州,據說是當地的五大布商之一,當然了,這個時代的布商的生意範圍也包括了其他的紡織品在內,並不僅僅只侷限於棉布。事實上根據何夕收到的小道訊息,這些大布商在當地都擁有相當面積的桑田和僱傭的蠶農,也就是說他們手中所掌握的可不僅僅是銷售渠道,而是從生產到銷售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而這正是駐廣辦所感興趣的地方。
這位姓馬的掌櫃年過四旬,雖然不是布行老闆的本家,但據說也跟大老闆沾親帶故有些親屬關係。這個時代的連鎖生意基本都不會擺脫家族經營的模式,特別是派到外地的這種坐店掌櫃,如果跟大老闆沒點血緣關係的人,是很難得到足夠的信任去坐上這個位子。
“永豐布行”在廣州城裡開著一間不小的鋪子,主要是出售松江布和杭州、泉州兩地出產的綢緞製品,針對的客戶也基本是以社會中上階層為主。而在此之前,“福瑞豐”為穿越集團所採購的大宗貨物中,紡織品特別是綢緞製品,有相當一部分的貨源都是來自於“永豐布行”這些綢緞運回勝利港之後,基本都用在了製作火炮使用的定裝火藥包上。
執委會所奉行的商業談判方式,一向都是在酒桌上進行幾個負責對外事務的執委都是久經考驗的酒場老將,都喜歡先將對手灌個半醉再進行談判,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施耐德也是其中之一,當初李奈第一次到勝利港的時候,施耐德就是酒桌上的主力之一,而這也間接地造成了之後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中存在著大量對“福瑞豐”不利的條款。
駐廣辦成立之後,執委會也是從庫存中特批了幾十斤白酒給他們。但當他們來到廣州之後,卻發現本地也很有幾種味道不錯的佳釀,甚至還優於他們特地從後世帶來的那些勾兌酒。
在這個時代蒸餾酒並不是什麼稀罕玩意兒,唐代的時候就已經有燒酒被髮明出來,元代文獻中便有了蒸餾酒和整流器的記載,而明代的本草綱目中更是有詳細說明了燒酒的製作方法和醫用價值。因此在大明的酒肆中,也一直都有烈性酒出售。
當然駐廣辦拿出來的酒在觀感上要比普通的酒樓飯店高檔得多,因為他們所使用的是大明市場上難以見到的玻璃酒瓶。而這也正是駐廣辦已經向勝利港申報的新產業之一,由勝利港生產玻璃酒瓶,運至廣州,駐廣辦在本地組織白酒貨源和工人進行灌裝,然後貼上銘牌,再以原本價格的十倍以上出售。這門生意的可行性極高,而且大明的商人因為受限於包裝而難以模仿,但這個計劃報回勝利港之後卻被執委會暫時擱置到了一邊現有的玻璃製品產能實在有限,連完成手頭的訂單都還存在困難,就更不要說製作工藝較為複雜的玻璃瓶了,這玩意兒僅靠著目前純手工工藝人工吹制,很難談得上什麼產量,起碼要等工業部研究出擠壓成型的簡易生產線再說。
但哪怕是後世帶來的普通白酒瓶子,現在也足以鎮住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