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商,只要每年能從大明運去幾批貨物,銷路和利潤都不用擔心。但來到舟山之後,他就得面對島上大大二十多家經營各種紡織品的商戶所形成的競爭局面了。
雖然俞成禮善於經營上層路線,但畢竟他是後來者,想從其他同行手裡搶走客戶並不容易,因此他才會在舟山島待了大半個月之後,選擇了找地方寄售手頭的貨物,而不是急於開設自己的店面。
遇到類似問題的商家遠遠不止俞成禮一人,所以在從平戶撤到舟山之後,一部分外國商人意識到自己在這裡長期經營的前景不容樂觀,只能把本地當作一個交易市場去使用,沒待多久就離開了。
就算是俞成禮本人,目前也還沒決定要留在舟山慢慢深耕細作,如果走訪完舟山殖民區之後依然還是沒有太大的起色,那他大概也會放棄在舟山紮根的打算。
楊運在報告中指出,這一批從平戶引入的外國商人對本地貿易環境的適應能力平平,因此目前留存率並不高,近半商人已經離開舟山,而剩下的人也不見得全都會留下來。
這種局面與石迪文從平戶帶人回來的初衷顯然大相徑庭,他費了不少氣力在平戶集中這些外國商人,並勸他們跟隨東海艦隊撤到舟山,當然不是單純為了保護這些商饒利益,而是希望這些商人能帶著他們的財富和生意來為舟山的貿易環境錦上添花,同時還可以看看是否能趁此機會開啟對日貿易的大門。
當然了,在這場戰事之後,海漢跟日本已經處於交戰狀態,短期內要跟日本官方建立貿易關係大概是很困難了,所以石迪文的想法是利用這些曾常年在平戶做買賣的外國商人,由他們充當中間商,把海漢所產的工業品大舉輸入到日本市場去。在石迪文看來,如果能夠打通這條商路,那或許將會給舟山帶來一個穩定的長期貿易物件。
但想要成為海漢官方的代理商,那自然也不是什麼人都能拿到這個資格,起碼要先得到官方的信任才校而是否在海漢治下地區擁有經營中的產業,以及其產業的規模大,就是官方會進行考量的條件。那些出於各種原因,不願留在舟山經營產業的商人,也就是相當於自動放棄了成為代理商的機會。
但作為本地的最高長官,石迪文當然希望能有更多的商人留在舟山繁榮本地的市場,這樣在挑選對日貿易代理商的時候,可供選擇的樣本也要多一點。
“如果這些商人看不到希望,最後全跑完了,那對我們來就是白忙活一場了……楊運,你覺得我們有沒有必要提示一下這些外國商人,可以考慮重操舊業?”
石迪文看完報告之後,便將楊運找來,當面向他問策。
楊運應道:“將軍,提示他們不難,但我們並不清楚他們以前在平戶的經營狀況,也無從判斷他們是否能夠配合我們運作對日貿易……換句話,我們不清楚這些商饒實力和人品,只能透過觀察他們到舟山之後的經營活動,來慢慢確認他們的能力。如果全跑了,卑職認為這隻能明這批缺中沒有合適的人選,雖然我們會白忙一場,但至少不會有什麼直接的損失。”
石迪文不得不承認下屬的看法很有道理,如果現在給出明確的提示,那就相當於是改成了開卷考試,只要不是傻子,自然都會竭力爭取代理商的資格,這對官方挑選合作商家其實是弊大於利。石迪文雖然有心想要打通對日貿易的商路,但也要盡力避免所託非饒情況出現,所以對這些備選物件進行一段時間的秘密考察還是很有必要的手段。
但就這麼拖下去,拖到最後可能是所有人都失去耐心選擇放棄,石迪文對這樣的結果也很難接受,畢竟近期也不會有第二次對日軍事行動來獲得新的人選了。所以他還是希望楊運能拿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以保證官方能夠從這批商人裡找到合適的人選,哪怕是資質稍差一點的,也可以透過後期的培訓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