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排的民團軍,另外本地還有一個連的民兵編制,此外還有大約四十名不配備火器的治安警察,就是這裡防衛力量的全部了。
軍方沒有在這裡部署更多部隊的原因也很簡單,現在的崖城早就不是海南島南端的政治經濟中心了,很多本地人在入籍之後都選擇了前往三亞打工,畢竟那邊的收入水平要高出不少。而此時生活在崖城的民眾,則是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外地的移民,以安南與廣東兩地出身尤為居多。這些移民由民政部統一安排,組成移民村落編制在此落腳,而他們的營生便是近年來在海南島上遍地開花的經濟作物種植園了。
“這道路兩邊種植的都是苧麻。”寧崎在前往崖城的馬車上向範迪門介紹沿途的種植專案:“這種植物可以用來織布、造紙、製作飼料、充當藥材,用途非常廣泛。”
寧崎的介紹還是打了一部分埋伏,苧麻的整個地方部分都可以用來提取乙醇,而麻殼可以提取化工工業中極為重要的精煉溶劑糠醛,這些產物可不是市場上用錢就能買到的。門捷列夫要在兩個多世紀之後才會布元素週期表,目前這個時代也就只有海漢才掌握了這些從植物中直接提取化學物質的技術。當然這些東西即便是說給範迪門聽,他也完全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寧崎也是不想節外生枝浪費口水給他解釋。
範迪門的確不認識這種植物,也想象不到海漢人實際上是穿越來這裡之後,在拜訪黎峒的時候現了這個好東西,之後才慢慢開始推廣種植的。但他透過玻璃車窗望向外面,看到公路兩側向外延伸到很遠處的田地中全是種植的苧麻地,心中也對這種陌生的植物產生了好奇心。
“農民種植這麼大面積的苧麻,收穫之後是賣給誰呢?有專門的商人進行收購嗎?”範迪門順口問道。
寧崎應道:“你所看到的這些田地都是私人經營的種植園,由我們提供栽種技術支援,產出的苧麻會由海漢商務部出面收購。光是崖城附近,苧麻種植園大概就有一萬多畝吧。”
範迪門心想著玩意兒想必也是有豐厚的利潤才能吸引到商人跑到這裡來投資經營種植園,聽寧崎的口氣,專門種植苧麻的地區還不止這崖城一處。種植面積如此之大,海漢應該是對其有比較大的需求才對。不過奇怪的是範迪門回憶一番,卻似乎想不起海漢出口商品的名單當中有什麼麻類織物,看樣子竟然是被其內部消化完了。
快到崖城的時候,範迪門從車窗外又看到了另外一片種植園,不過這裡栽種的植物不需寧崎介紹他也認出來了,是荷蘭人在南亞殖民地也同樣有在種植的甘蔗。
三亞特釀一直是市場上最為暢銷的海漢商品之一,其中一部分品種就是由甘蔗所釀製的朗姆酒。範迪門自然也品嚐過海漢人的這種得意之作,他不得不承認其口感、包裝和銷售運作都遠遠過了東印度公司同樣在製作的甘蔗酒。拋開材料的差異不論,雙方在製作工藝方面的差距大概也是難以追趕的。
不過範迪門所不知的是,海漢人對於甘蔗的利用程度也遠遠過同時代的競爭對手,除了釀酒和製糖之外,剩下甘蔗渣也會全部用於制肥和造紙,這樣下來一片甘蔗田所能創造出的價值,自然也遠在這個時代的平均水平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