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鑫此時站在地峽防線的城牆上,拿著望遠鏡觀察兩軍在荒野中的交戰狀況。雖然目前的戰況是海漢一方明顯佔優,並且給清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陳一鑫臉上卻也沒有因此而露出欣喜的神色。
在這個時節將機動能力較差的火炮部隊部署到陣地之外的原野上,而且為了隱藏行跡,沒有安排步兵部隊就近護衛,這其實是非常冒險的做法,如果清軍派出的騎兵規模更大一些,這支火炮部隊就未必能夠在偷襲對方之後全身而退了。
但清軍近兩年在這一區域的交手負多勝少,陳一鑫也是料定了對方不會在被遮蔽了戰場偵察手段的情況下直接投入重兵,才會作出了這種大膽的部署。事實證明這個冒險舉措還是在實戰中取得了成功,出戰的清軍騎兵在幾乎沒有防備的狀況下連吃了兩輪近距離炮擊,頓時就亂了陣腳,只顧著儘快脫離戰場,沒有勇氣向海漢的火炮陣地發動反撲。
但這種奇招也只能在戰場上使用一次,清軍既然發現這地方設有隱藏的火炮陣地,自然就不會重蹈覆轍了。而佈置這樣一處隱蔽陣地最快也要兩三天的施工時間,還得投入許多民工,就清軍現在的反應來看,恐怕很難再徹底遮蔽對方的偵察手段了,大概也沒法再另尋一處地方將這個戰術複製一遍。
對清軍的殺傷效果並不是陳一鑫作出這一部署的主要考量,他是希望能夠以此來誤導清軍的判斷,讓清軍認為海漢軍主力會從地峽防線前出,直接攻打大黑山。畢竟海漢的火炮部隊都已經離開了原本的陣地,這可以算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進攻訊號了。
如果清軍作出了這樣的判斷,那麼大黑山東西兩處大營的駐防部隊為了阻止海漢軍進攻,在近期就不會輕易再調去別處,從而達到以佯攻牽制清軍主力的目的。但這一波交戰是否能夠達到期望的效果,陳一鑫其實也沒太大的把握。
兩軍在這條戰線上交手已經有兩年多時間,大大小小的武裝衝突不下百次,可以說互相都是知根知底,想要形成有效的戰術欺騙並非易事。阿濟格既然很謹慎地只派出一支騎兵來試探虛實,沒有冒然調動大部隊投入戰場,那陳一鑫所設計的這個套路也未必能騙得了他。
陳一鑫不敢拿手頭僅有的幾百騎兵冒險,所以海漢軍沒有對逃竄的清軍騎兵追擊太遠,只象徵性地跟在後面驅趕了一段就主動停住了腳步。
朱辰帶著自己的小隊緩緩回到剛才交戰的地方,一邊掩護炮兵回撤,一邊檢視敵軍的傷亡情況。不過這次他沒下馬提刀砍人頭,不是自己的戰功,他是不會伸手的,更何況這些死傷的清軍有不少都被剛才的近距離炮擊給撕成了碎片,都未必留有完整的腦袋。
但戰局也並非完全的一邊倒,在剛才誘敵深入的過程中,海漢這邊也折損了十幾騎人馬,就連朱辰的小隊中也損失了一人。不過相較於清軍的傷亡,海漢軍的損失的確尚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剛才這短短片刻的交戰中,便有上百騎清軍被鋪天蓋地的葡萄彈放倒,這樣的殺傷效率的確會讓人感到絕望,在面對火炮組成的陣地時很難生出衝殺的決心。
一些士兵慢慢行走在這些屍首中間,用步槍上的刺刀結果那些尚未斷氣的人和馬。而炮兵們則是嫻熟地將炮車套到馱馬身上,開始撤離陣地。這些火炮在積雪環境下的機動力極差,而且如果要留在野外過夜,那就還得安排部隊駐紮在旁邊就近保護,所以陳一鑫乾脆便下令將火炮部隊撤回到防線陣地以內。
而在這場戰鬥中戰死沙場的海漢兵,也已用馬馱了回來。在金州服役的軍人都會提前安排自己的後事,可以自行選擇戰死後就近安葬在本地的軍人陵墓,又或者將火化後的屍骨運回三亞安葬。但無論選擇哪一種,陣亡軍人的靈位都將被供奉在三亞的英烈祠中,成為受國民世代敬仰的英雄人物。
朱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