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伍仟剪輯手的《回家上班》,如龍點睛,如錦添花。陳雨像一位陌生的旁觀者,又一遍觀看成片,她的表情如調味罐,酸甜苦辣鹹,一會兒一切換。
挫折使人成長,創作永遠是創作者的心靈港灣、唯一自愈方式。這段時間,陳雨心煩意亂時,就去千百度待著。
今晚,她填完電子表格,又細細稽核,確認無誤,將《回家上班》正式上傳。阿尼斯電影節紀錄片組,是繼中國南方國際紀錄片節後,陳雨投稿的第二家。上一次是策劃案加片花,主打一個創意;這次成片,除了傳送電子版,還需將盤另發國際郵政。
陌生的旁觀者是郎因。
郎因對片名疑惑,“回家上班的人多了去了,總有類別之分吧”陳雨答:“那些選擇回家,做自由職業者的媽媽們。”“年齡段呢?退休了也有在家幹活的,那叫發揮餘熱。”“孩子未成年,為照顧家庭,選擇回家的職場媽媽。”陳雨更精準定義。
“為啥是女性,沒有男性?我不是在家上班呢?”郎因抗議。“你說的對,是我狹隘了。”陳雨承認,“我動念拍的時候,只想解決自己的問題,只想到我的同性、同類,沒想到回家上班有可能是社會趨勢的一種,如果我能拍下一部,肯定拍一組男性,你就是主角之一,好嗎?”
陳雨說得郎因臉紅,他抹抹貝勒爺的飽滿額頭,“那什麼,如果在家待著,掙著錢,還能把孩子陪了,也不錯。我就是開始有些不適應,主要是時間太碎,又要買菜做飯,又要接甜甜,出去見個人,回來只想休息,啥活也幹不了了。你這幾年,是怎麼兼顧的?”陳雨白了他一眼,“靠愛和窮吧。”
陳雨將《回家上班》多刻了幾張盤,寄了一張給邢總,其他的,用於內外交。
先說外交,關於扎木的影片火了後,陳雨成為首都和山城對口扶貧的代表性人物,宣傳部邀請她前往山城參與了一項重大文化活動,電視人終於上電視,陳雨從幕後走向幕前。
迪娃集團的新遊樂園開業,常總命令李娜必須將陳雨請到現場,李娜不敢抗旨,賠償一事在本就有爭議的情況下,不了了之。當然,迪娃不是吃素的,公益也只是企業錦上添的花,他們絕不可能送錢給陳雨,那二十萬,李娜提出認可陳雨的方案,拿拍攝系列品宣影片來抵,“我早就對我們用的那個草臺班子不滿意了,陳導,您來做,我放心。”李娜笑嘻嘻,簡直諂媚,她渾身的香氣讓陳雨聞到宮鬥劇的味道。陳雨謝李娜能放她一馬,“嗨,又不是我自己的生意,老闆覺得您有價值,要繼續合作,我沒必要和您作對啊,是不是?”
臨走前,陳雨把盤放李娜桌上,“這是我個人獨立拍攝的,如果迪娃想贊助,隨時歡迎。如果迪娃也想拍類似的片子,咱們找好選題,好好謀劃下。我保證完成品宣影片的任務,把您捧紅前,先把您拍成最美女霸總!”李娜樂得咯咯咯。
出迪娃駐京辦事處,陳雨去看了趟趙蕾。
趙蕾是《回家上班》的原型之一,因時間關係,她在全片中,戲份最少,比例最小。
做全職媽媽期間,趙蕾零零散散做過些保險生意。用她的話來說,為了給家人配備保險,她做了大量的功課,於是,周圍的人有需要,她便會提供專業知識,給與建議。
雷磊磊去世後,趙蕾處理完喪事,在父母朋友的支援下,做保險經紀人。初以保險謀生,她自然以故交、雷磊磊的故交為切入點和客戶資源,陳雨本來只是想做個人情,買份保險,幫幫忙,但陳雨和趙蕾的接觸過程中,發現這位昔日奧賽獎牌獲得者,換個領域,依然保持驚人的學習能力和速度。
幾個月來,陳雨在趙蕾這兒幾乎配齊了家人所有的保險,也跟拍了趙蕾如何迅速調整狀態,從悲傷快進到倔強。趙蕾的故事以趙蕾賣陳雨第一份保險,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