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有一副畫作,名叫《南屏晚鐘圖》,說起此畫作,很多人可能不知曉,因為遠遠沒有張的《清明上河圖》來的蜚聲卓著,但如果你願意多花點時間就會發現,此作亦為一副上乘佳作!此圖中的山名為南屏山,位於杭州西湖的南岸,此山山峰秀立,怪石嶙峋,稜壁橫波,猶如屏障一般。
五代後周時期,吳越王錢弘叔為了供養南山佛教的開山祖師-永明禪師,決定為其建造一所寺廟,佛寺的選址看中的是深山幽藏的環境,王的使者在多方考察之後選中了南屏山,於是便上奏王上在此處開工動土修建寺廟,頗有幾分不讓世人知曉其所在的味道呢,佛寺最初命名為-慧日永明禪院。後來至南宋時期更名為“淨慈禪寺”,在寺廟初建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寺內儘管設有鐘樓,但是因為銅鐘體型較小,鐘聲的效果一般,僅僅在寺廟周圍很小的範圍內可以聽的清楚而已。後來至明代洪武年間,因古寺的銅鐘腐蝕不堪繼用,於是在多方力量的努力下集資重鑄了一口重達十噸的巨鍾,那麼此時的鐘聲便非同尋常了,因鐘體使用質地精良的精銅鑄造,再加上寺廟後方的南屏山多洞穴,岩石,鐘聲的聲波為其所迫,振幅瞬間急劇增大,形成了物理學上所稱的“共振效應”,每當傍晚鐘聲響起之時,鐘聲渾厚雄壯,迴音不絕於耳,鐘聲遠及處達大半個杭州城,足以震懾一切牛鬼蛇神、魑魅魍魎,令世人心中的一切雜思邪念都遁入深淵。
再後來,極度愛好南巡的康熙帝有一次遊玩至此,因那時天將破曉,夜氣方清,萬籟俱寂,鐘聲乍起,響入雲霄,致足發人深醒也,的緣由,而將其改名為“南屏晚鐘”,這便是今日名稱的由來。因為近代連年的戰亂,世道艱難,淨慈寺的巨型銅鐘居然被一幫無恥之徒盜竊了,那令人銷魂的鐘聲也因此沉寂了長達幾百年之久,直到一九八四年,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為了報答祖庭恩德,捐建了那口保留至今的巨鍾,使得那令人懷念已久的巨鍾鐘聲重新迴盪於了天地之際,令人敬仰。
每當除夕之夜,hZ市的各界人士都會聚集在淨慈寺的鐘樓內,舉行一年一度的撞鐘除舊迎新活動,當第一百零八次的鐘聲響起時,新的一年便在莊嚴的鐘聲中鄭重的開始了。撞鐘代表了世人心中極度渴求的祥和、歡樂與安定,從此古老的南屏晚鐘被賦予了新的活力與詮釋,願鐘聲可以永遠的迴盪於中華大地,千年不衰,萬年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