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標兵。所以,很多法官都有樣學樣,把原告多的案子都拆開計算。很顯然,劉天順就是這樣一個偷天換日的高手。

終於找到你的把柄了。韓東對宋青書提供的這個訊息喜出望外。潛規則大家都會玩,前提是悄不做聲地玩,悶聲發大財。要是有人捅了出來,嘿嘿,玩潛規則最狠的人,摔得也最重。

韓東就準備把這個馬蜂窩捅掉。

第六十三章 軒然大波

《法制日報》編輯部,一眾編輯正在緊張地埋頭審稿。

“小王,明天的法治聲音評論定好沒有?”編輯部評論部負責人趙清渠,衝著下屬小王問道。

“頭,初定了2篇,已經發到了您郵箱裡。”

法治聲音欄目主要刊登評論,每天一篇,評論物件是法制事件。它位於《法制日報》第二版,每一篇都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輿論傾向。

趙清渠對這些評論慎之又慎,生怕出什麼問題。每一篇他都要親自審閱,從選題到遣詞造句,他都要反反覆覆仔細琢磨、修改。確保既發揮評論的建設性批評作用,又不至於過度刺激社會神經。

《辦案數“灌水”何時休?》,趙清渠開啟郵箱,小王發過來的第一篇評論就是這篇。這篇評論毫不客氣地點出了某些法院,為了推出所謂的辦案明星,任由個別法官在辦案數中“注水”。

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注水辦案數就是注水豬肉,反應了某些法院的懶政惰政思想,本質上是一種統計**。如果任由這種現象蔓延開來,將極大地助長造假風氣,嚴重挫傷老實人踏實辦案的積極性,更將招致人民群眾對司法公信力的質疑。

這篇評論的主題很新穎,並不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用詞也很講究老到,只就事論事,並不過分上綱上線。看得出來是法院系統內部人士,有感而發,並不是無的放矢,肆意挑撥社會情緒。

趙清渠看了看作者名字,寒冬應該是筆名。趙清渠基本確定作者是法院系統人士無疑。只有內部人士,才對法院的底細瞭如指掌。

文章點名批評了濱海中院辦案明星劉某某。如果沒猜錯的話,作者應該就是濱海法院系統人士,否則不會如此謹小慎微地匿名投稿。

這篇評論的選題、立意、用詞都沒什麼問題,簡直就像自己修改過一樣。趙清渠對這篇評論稿的感覺很奇妙。他隱約覺得作者的文風,跟他如出一轍,簡直就像自己寫的一樣。

見了鬼了!趙清渠從事評論工作十幾年來,從沒有這種感覺。

韓東要是知道趙部長的想法,非得樂開了花。這篇評論本來就是《法制日報》刊登的,而修改這篇評論的,正是趙清渠,只不過時間是2007年。韓東原封不動地搬出來,又投到了《法制日報》,可謂完璧歸趙。

只不過,原文裡點名批評的是西部某法院。韓東移花接木,將靶子變成了濱海中院。他為了集中火力,更是**裸地點出了民三庭辦案明星劉某某。

趙清渠心中有了計較,又看了一眼另一篇選中的評論:《柔性文明執法不等於乾瞪眼》,評論的是城管文明執法的問題。相比較辦案數統計造假,城管執法已經老生常談。這篇評論文章寫得不錯,就是缺少新意。

那就這篇了!趙清渠在小王選出的兩篇評論中,決定刊用韓東投稿的一篇。他把署名寒冬的評論文章列印出來,在上面批註“刊發法治聲音”幾個龍飛鳳舞的字。

可以預見,這篇文章的發表,將在法院系統,特別是濱海法院系統引起驚天駭浪。

不過這正是評論的價值所在。趙清渠想到某李姓首長,曾為電視節目“焦點訪談”贈言四句“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鑑,改革尖兵”。這四句話對法治評論也有極強的指導意義。這個叫寒冬的作者,不正是作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