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高爐,像“悶罐”一樣利用鐵水自身溫度熔鍊。
與原有的鑄爐有本質的區別。
可是,就算不一樣,唐奕也沒見過後世的轉爐。但是原理是通的,唐奕一描述,工匠們再一結合經驗,做出試驗爐並不難。
轉爐需要動力驅使,要吹氣。這些也都不難,動力可以建水車,用水力驅動,吹氣用人工鼓風,都不是問題。
最早的實驗爐也很早以前就弄出來了,可是為什麼到現在才有突破的呢?
這就是唐奕和工匠們沒經驗的緣故了。
首先,是耐火磚的問題;
其次,還是耐火磚的問題。
實驗爐所用的火磚,是大宋最好的官方磚窯出的火磚,是專供朝廷鍊鐵窯的,質量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只是,有一點是大家沒考慮到的。
就是,原本的炒鋼爐屬於低量爐,溫度只有幾百度,最高不過千度,鍊鐵礦足夠了。可是轉爐的溫度卻高出太多,原本的耐火磚根本就承受不了這樣的高溫。
於是,實驗爐第一次開爐就燒塌了。
沒辦法,唐奕和工匠們又得重新燒製更高效能的耐火磚。
等到新磚建爐終於合格了,問題又來了。。。。。。不論怎麼煉,就是煉不出符合唐奕要求的鉻鐵,甚至拿這爐來煉普通鐵,也達不到唐奕想像中的高度。
什麼原因呢?
唐奕一時也沒找出來,因為整個融煉過程是絕對沒問題的。
找來找去,問題卻還是出在耐火磚上。
找出原因還真屬偶然
。建爐時,運來的耐火磚很多,建完爐還有剩餘。玻璃窯的工人見磚有多,就來要,說是拿回去修補玻璃窯用。
這一下子提醒了唐奕,他猛然想起,耐火磚也是有酸性和鹼性之分的。
燒玻璃用酸性火磚為好,而冶金鍊鐵則用鹼性耐火磚。
古人對酸鹼性沒有概念,自然不知道,是不是這上面出了問題呢?
詳細問明瞭新磚的燒製材料和過程,唐奕警醒,還真就是磚的酸鹼性的問題。
用酸性耐火磚冶金,低溫爐還好,再加上大宋本來冶鐵水平就有限,火磚的影響幾乎看不出來。
但是高爐鍊鋼,對火磚的要求就大了去了,耐火磚的酸鹼性變的尤為重要。
唐奕只得重新調整了火磚的配方,燒出新的耐火磚。
也得虧他是個化學專業的,換了別人就得抓瞎。
新爐終於算是建成了。
當兩個轉爐同時開動,第一爐鉻鐵和第一爐轉爐鋼同時從爐中倒出去。。。。。。
前來觀看的趙禎等人,激動的猛一咬牙齦。
曾公亮甚至衝到了爐前,緊盯著橘紅色的鐵水從爐裡滾滾流出。
“出鐵幾何?”
不等鐵水冷卻成錠,曾公亮就急不可奈地追問工匠。
工匠也是一臉興奮,“還沒上稱,不過,過千斤是絕對有了!”
“而且,耗時只有原來的一半,所用火料也比之前省了好幾倍!!”
趙禎聞言,笑著對唐奕道:“記一大功!”
大宋現在年鍊鋼量,大概是十到十五萬噸。
別覺得這個數少了,工業革命之後,十八世紀末期的英國,鋼鐵的年產量才只有7。6萬噸。
而轉爐的出現,不只是把產量提升了上去,成本的壓榨才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以大宋現有的需求量,年產鋼鐵十五萬噸已經夠用了,主要是成本。
省時一半,就說明,省了一半的人力成本。而火耗和燃料的進一步節省,就意味著大宋能花更少的錢,得到更好的鋼。
在冷兵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