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江出海口處有蛟門山、金塘山,與西邊海岸的候濤山隔海對峙。蛟門山南有金雞山,北有虎蹲山,正好環鎖海口,號稱天險。相傳有蛟龍穴處,時興颶風怪浪,舟行避之。
宋濂的《蛟門春曉圖歌》序中寫道:「正臨大海,巨濤衝撞,頃刻萬變。平旦東望,霞光燭天,紅日大如簁,冉冉上升,誠東海第一偉觀。其辭曰:瀛海無垠,波浪吐吞。涵浴日月,參契鬼神。怪石如雲自天墜,萬丈壁立蛟為門……」
只不過,此間的清軍卻絲毫沒有欣賞這一海上偉觀的興趣。
自魯監國系統明軍被迫撤離福建,輾轉而至舟山,滿清在浙江的高層人物們便如芒刺在背一般,惶惶不可終日。
那時候,舟山有魯監國系統明軍的主力;四明山有王翊、王江、馮京第等數十支義軍;天目山有姚志卓;會稽山有章欽成、王善長;天台山有俞國望、金湯;溫州三盤有平夷侯周鶴芝、閩安侯周瑞;浙南的金華、處州、溫州山區中也有徐守平、葉靈化、何兆龍等多路明軍。
如史載:「浙江義師極眾,大小六百餘起。孤村、遠堡,亦建義旗;資糧扉屨遙濟海中,莫之或吝……」
浙江明軍數量多如牛毛,尤其是沿海的幾個府,當地清軍也只能嬰城自守,唯恐明軍會突然向其發起進攻。
這些奉魯監國為正統的明軍在實力上參差不齊,其他倒還好,那支四明山上的大蘭山明軍卻是兩次攻陷上虞縣城,數次擊潰入山圍剿清軍,使浙東列城為之晝閉的箇中嬌楚。若是讓魯監國系統明軍的主力在舟山站穩腳跟,與以王翊為首的浙東各路明軍互為犄角的話,大規模反清浪潮勢必如永曆元年、永曆二年時的福建那般席捲整個浙江。
每日睡前都生活在第二天一早就可能會聽到如「舟山明軍水師遮天蔽日而來,陸上明軍與其合流,浙江局勢糜爛」之類的噩耗之中,誠惶誠恐的商議、研究如何解除困境,戰戰兢兢的派出軍隊,等待交戰的結果。
終於,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憑著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謀劃,天目山姚志卓遁逃;會稽山章欽成、王善長授首;浙南的徐守平、葉靈化、何兆龍先後落網;就連最難啃的硬骨頭——四明山的王翊也被擒殺。
再加上大清皇帝福澤庇佑,溫州三盤的周家兄弟內訌,舟山明軍中的實力派平西伯王朝先被定西侯張名振和盪胡侯阮進謀殺,王朝先的部將逃亡定海將舟山虛實盡皆告知清軍。
曾經如火如荼般的浙江各路明軍中,也只剩下了尚未消除掉王朝先被殺影響的舟山明軍和天台山上的那些戰鬥能力孱弱的少數份子。
可隨之而來的是,大蘭山明軍王翊麾下的一個新晉武將卻憑藉著遠少於清軍的兵力,在四明山南部先後擊潰了浙江提督標營一部和紹興綠營主力,更是斬殺了浙江清軍中的宿將,提標左營副將李榮。
更可怕的是,那個與王翊並稱的王江就在這支軍中,若是憑藉著那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新晉武將的武勇和王江在後勤上的才具,大蘭山明軍勢必會重現於世,甚至更勝從前也猶未可知。
所以,此間必須趁著當下一切的可能還沒有朝著不利於浙江清軍的方向前進的時候,先行解決掉威脅最大的舟山明軍,取得擒獲監國魯王的大功,到時候就可以慢慢的圍剿藏在天台山上的那支大蘭山明軍殘部了。
而這一切的關鍵,就在今天!
清軍出兵意在舟山城,自出海而始亦被各個山頭的明軍探知,烽火一個接著一個點起,狼煙直衝雲霄。作為守禦舟山的主帥,浙江水師名將盪胡侯阮進立刻號令留守的各部水師揚帆起航,迎戰清軍。
由於清軍的意圖過於明顯,絲毫沒有任何掩飾,阮進自起航後便直奔著定海的方向航行,直至橫水洋,終於與清軍艦隊主力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