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經將每個連隊的配比正式按照這種模式定了下來,當更多的轉輪打火槍被生產出來之後,所有哥頓軍團的連隊都將採用這種配比。一半的長矛手、四分之一的火槍手以及四分之一地武裝步兵。這是根據歷次和穆圖人作戰的經驗來定的,像穆圖帝國這樣地敵人擁有非常全面的兵種,無論是騎兵、武裝步兵還是火槍手。
所謂的刺矛也是我根據前世刺刀提出的建議。不過做出來以後。在我看來好像完全不是那回事,但總比沒有好。穆圖帝國那大量地騎兵除了裝備長矛之外還配有穆圖彎刀,火槍手們裝備刺矛使得他們可以將手中的火槍變成一柄兩米左右地長矛。雖然這樣的長矛無法像哥頓長矛手那樣對手持長矛衝鋒的騎兵造成足夠的傷害,但是至少能夠防止騎兵在衝入方陣之後用彎刀造成大量的殺傷。也使得火槍手在近戰上具有一定地攻擊力。
為此,在與軍務部的軍官們商量之後,我們又向垂柳城地昆廷工坊以及禿鷹堡的戰爭工廠提出建議。希望他們能夠造出類似於前世刺刀卡座那樣的設計,如若不行的話就將刺刀直接固定在槍管上並且適度地加長一些。這樣火槍手既可以射擊,又能夠用火槍捅人。我們可不管那樣的武器造出來難不難看,只要能夠造成更大的殺傷力就行。
現在插入槍管的刺矛只能算是一種過度產物,要知道即使哥頓火槍手的轉輪打火槍槍裝上刺矛後,其總長度也只不過是兩米左右。軍務部的軍官們可不認為這樣的長度能夠解決多少問題。事實上。在前世火槍兵與騎兵地對抗中,步兵是把裝有刺刀地槍械當作類似於短矛和利劍那樣的刺殺武器使用地。而不是像哥頓方陣中的長矛兵那樣密集使用長矛的。但是,對付手持長矛的騎兵,帶刺刀的火槍就不那麼有效了,因為,這時需要的是防禦者用長矛構成的一道帶刺的防護屏障。
但對於只裝備馬刀而不是長槍的騎兵,只要所有步兵都裝備上長矛型武器,哪怕效能不如長矛也行,這樣,騎兵就難以突破這種可以取代傳統長矛方陣的步兵陣形。可是,這又導致另外一個問題出來了。對於火槍兵來說。如果放棄成排齊射的優勢,就容易受到騎兵的攻擊。因為,他們往往還來不及裝上刺刀,敵軍騎兵就已經衝到他們面前了。
前世並非沒有從槍管插入式的刺刀,而且使用時間在歷史之中也相當長。直到十七世紀九十年代,卡座式刺刀替代了插入式刺刀,這時候長矛兵才完全退出了戰爭舞臺。卡座式刺刀是將刺刀的刀身插入固定在火槍槍頭一側的金屬套筒上,這樣,火槍槍就可以帶刺刀進行射擊了。
裝備這種武器的步兵就可以同時擔負以往由長矛步兵和火槍步兵分別擔負的任務。到了十八世紀,當卡座式刺刀在步兵中普遍裝備後,騎兵從那以後就再也不能從正面再對步兵隊形實施有效的攻擊了。如果騎兵仍想從正面接近步兵,它將首先遭到來自火槍隊形的列隊齊射,之後,還將遇到像長矛兵隊形一樣的有力抵抗。當然,側翼攻擊依然有效,騎兵從側翼發起攻擊也成了騎兵軍官必須牢記的事情。
這並不是說哥頓軍團只要能夠給火槍手配備卡座刺刀就能夠在與騎兵的對決中絕對佔據優勢,僅僅是有效遏制騎兵的正面突擊罷了。因為騎兵依然具有具有快速機動能力,並且不必進行長時間的部署和準備就能迅速投入戰鬥,因此,騎兵仍然擁有明確的進攻作戰優勢。再加上線式步兵隊形的翼側和後方完全暴露,也便於騎兵充分發揮它的這些進攻作戰優勢。
根據軍務部以以往戰例參照的估算結果,我們需要四列縱深的步兵線式隊形,也就是一個連隊中必須有四個十六人小隊才能夠抵擋住騎兵的正面突擊,因此,現在的編制哥頓軍團步兵方陣編制做不到每邊由四列火槍步兵線式隊形組成的正方形全防禦陣列。
就算撤去防衛後方的陣列,防衛前、左、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