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李玄都便是佔據了正統名分,卻苦於沒有下方的支援,坐上了宗主的位子,若是太平七老罔顧他的號令,那他也不過是個傀儡而已,如果他想要徹底掌控太平宗,說白了就是要獲取絕大多數人的支援,其中手段,不外乎以德服人、殺人立威、籠絡人心、拿捏把柄幾種方法。
李玄都選擇了第一種。以德服人又分兩種,一種是自身德行和多年威望,一種是武德,世人常說一句話,攜大勝之威如何如何,威德也是德。說句誅心之言,讓人敬畏遠比讓人敬佩更加安全。
這也是許多帝王慣用的手段,當內部矛盾難以調和時,便對外挑起爭端繼而發動戰爭,一則是轉移注意力,二則是可以用大勝的威德壓服內部反對聲音。不過這也是一場豪賭,勝了,自然萬事大吉,一旦敗了,原本還能拖延一段時間的矛盾立刻就會爆發,發動戰事的帝王會首當其衝地遭到反噬。
換而言之,這次徵討北邙山,也是李玄都的一次豪賭,若是勝了,無論他是否救出了沈大先生,他都會憑藉此戰在太平宗中站穩腳跟,可如果大敗,他怕是要灰溜溜地離開太平宗了。
這次太平山議事,諸位宗主只是定下了攻打北邙山的基調和諸多細節,沒有去過於苛求計謀,因為正道如此大的動作必然不能瞞過邪道中人的耳目,便沒了奇襲的可能,正邪雙方的首腦人物又都是旗鼓相當的人物,不存在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說法,謀劃越多,失敗的可能也就越大。
當年十六名牝女宗出身的宮女聯手謀害世宗皇帝,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最後還是有一人臨陣反水,致使功虧一簣。一個大陰謀,假設總共有五個環節,世上沒有十足把握之事,就算每一個環節都有九成把握,五個環節都能成功的把握只有六成左右。若是環節更多,成功的把握就會越來越小。
所以在江湖中,少有人設計一個七轉八繞的大陰謀,大多數時候,能把一個環節做到不出紕漏就已經很不容易,想要環環相扣,那是紙上談兵。
何謂紙上談兵?算計佈局的時候算無遺策,可到了執行謀劃的時候全部搞砸。真正的權謀角力,是要落實到最後做事的每一個人,地師再厲害,也不能保證每個陰陽宗弟子都像他一樣,所以最後肯定要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
大人物們像下棋落子一般制定謀劃,執行謀劃的卻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死物棋子,他們沒有大人物們百折不撓的意志,也沒有可以捨生忘死的豪情,不懂高深策略,也不知道什麼顧全大局,他們各自懷著自己的小算盤。螻蟻尚且偷生,棋盤上的棋子說捨棄便捨棄了,一個活生生的人,想要讓他心甘情願去死,何其難也?所以再好的謀劃,能成功執行六成左右,便是萬幸。
舉個例子,當年的「草木皆兵」和「風聲鶴唳」一戰,僅僅是一個撤退的軍令最後都能變成全軍潰敗,在這種情況下,還想要用什麼錦囊妙計,那是痴人說夢。所以沙場之上,誰都知道詐敗拖刀計、回馬槍,但不是誰都能用的,一個不慎,詐敗就成潰敗,弄巧成拙。
真正的權謀,都是陽謀。當著對手的面,就在眼皮子底下,無心插柳柳成蔭,步步為營。好似蜘蛛結網,待到網成之後,你再回頭去看,沒有什麼妙招神仙手,沒有哪一根蛛絲最為要命,但是蛛絲成網之後,就能取人性命。蜘蛛就是日復一日地把該做的事情做了,等到萬事俱備的時候,不需要什麼計謀,直接一路平推過去就是。這不玄妙,更不讓人嘆為觀止,可是切實有用。
地師和大天師都是深諳此道之人,地師偷襲雲錦山,就是集結精銳兵力,攻其不備,孤軍深入,一擊得手之後在正一宗反擊之前立刻遠遁千里。就像兩人打架,地師趁著大天師背對自己的時候,從背後給了大天師一棍子,然後趁著大天師兩眼發黑的時候,腳底抹油溜走,並不比江湖上的廝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