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五年時間匆匆而過,正當龍希勝漸漸熄了這個心思之後,沒想到李玄都又東山再起了,而且與李太一在望仙台一場激戰,兩敗俱傷。此乃天賜良機,龍希勝哪有錯過的道理,於是來到此地,他不敢殺了李玄都,卻敢讓李玄都在蓬萊島上顏面盡失。
龍希勝信心滿滿而來,哪曾想到李玄都只是氣機損耗過度,並未落下什麼嚴重傷勢,些許細微傷勢,也都被「漏盡通」化為無形。換而言之,此時的李玄都正值巔峰,便是對上唐秦也有四分勝算,若是唐秦不以青陽教教眾的願力用出「白陽法身」,甚至不是李玄都的對手,又豈是龍希勝可以戰勝的?
境界劃分,只是一個標杆,跨過一個門檻,也不意味著就是天差地別,尤其是踏足出神入化三境之後,不是境界越高便可以不把低一個境界的人放在眼中,且不說江湖中屢見不鮮的越境而戰,就說以多敵少一事,便是江湖中最大的利器。你天人境再厲害,能敵得過五個歸真境的聯手?五個歸真境不行,那十個呢?
當年宋政還是無道宗副宗主的時候,無道宗的宗主便是貨真價實的長生境修為,在踏足長生境之後,整日閉關,將宗內大權全部交予副宗主宋政之手,宋政趁此時機,籠絡宗內諸多高手,在上任宗主的閉關的關鍵時刻,包括宋政在內,兩位天人造化境大宗師和兩位無量境大宗師聯手,偷襲正在閉關的宗主,最終以兩人身死的慘重代價,一舉成功襲殺宗主,宋政由此登上宗主大位。雖說其中也有種種算計,比如使無道宗宗主提前破關而不復巔峰之態,宋政又以宗主的妻女為要挾亂其心神,但不可否認,江湖上只有一對一的舉世無敵,卻沒有人能憑藉一己之力掃平整個江湖。
正因為有此前車之鑑,李道虛執掌清微宗之後,半點不肯放鬆手中權柄,只怕也步了當年無道宗宗主的後塵。
此時李玄都與龍希勝相鬥,龍希勝固然境界稍高一籌,可他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蓬萊島上,遠離江湖紛爭,若論廝殺交手的經驗,不如李玄都遠甚。當他的境界修為無法對李玄都形成絕對碾壓之勢時,拼的便是臨陣應變,那麼龍希勝的勝算便越來越低了。
雙方交手百餘招,李玄都甚至連「人間世」都未曾用出,僅憑掌中的「白骨流光」一劍,便將龍希勝徹底壓制在下風。
龍希勝本就對李玄都懷有三分懼意,畢竟當年一掌的陰影太深,若是此戰能勝還好,自然可以將多年的陰霾一掃而空,可此時落入下風之中,又想起當年的交手情景,原本只有三分懼意,已然變作五分,出手愈發畏首畏尾,難以施展「龍遁劍訣」的變化之妙,越是如此,越是難以抵擋李玄都的劍勢,如此惡性迴圈,在二百招之後,龍希勝已然顯露敗相。
李如壽見此情景,不由輕嘆一聲,這便是江湖爭鬥的氣勢了,常勝之人與人爭鬥時,往往能夠自信從容,有幾成修為便能發揮幾成,反觀他的對手,除非那等堅毅之人,難免未戰先怯,氣勢上輸人一籌,畏首畏尾,十成修為也就能發出七八成。此時的龍希勝便是如此,也就是江湖中人常說心境有缺。
心境有缺對於提升境界沒什麼影響,與人交手卻是一大障礙。
正想著這些,忽聽一聲布帛碎裂聲響,只見龍希勝的兩隻大袖被李玄都從肩膀位置斬斷,變作兩塊碎布飄搖落下,龍希勝露出兩條白生生的胳膊,顯得十分滑稽。
第二百一十四章 待客之道
龍希勝本就心生懼意,見李玄都已經堪破「龍遁劍訣」的玄妙,再無半分戰意。
其實龍希勝還是用了幾分心思的,故意佩戴了一柄中看不中用的白鞘佩劍,若是心思淺些的,只會以為他的一身修為都在那把佩劍上頭。若是心思深一些的,則會把注意力放在他左手提著的天燈上面,其實這兩者都是障眼法,真正的玄機都在他的兩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