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9部分

。按理說,董家堡這樣的城鎮,應該完全不是大金軍的對手啊

問題是,虎賁軍的炸藥包,的確厲害。這玩意兒根本不管人數的多少,一聲巨響過後,人數再多,都得全部倒下。人數越多,死傷越多。但是人數少了,虎賁軍的火銃又厲害,根本衝不到城牆的下面。

這是一個死結,打不開的死結。

只要皇太極還想進攻董家堡,只要大金軍還想抓住張準,就必須被這個刺蝟,錯,是被這個箭豬扎到。大金軍的攻擊越是猛烈,越是厲害,箭豬的反擊就越厲害,被刺傷的程度就越深,流血就越多。

但是,大金軍不能不進攻。因為,他們要消滅的那個人,就藏在箭豬的尖刺下面。大金軍可以放棄這個人嗎?難只要有一絲的機會,大金軍都不願意放過的這個人,對大金國的傷害,實在是太深瞭如果現在不趁早殺了他,以後還會更加的麻煩。

宰桑布和為了表示對豪格的支援,凜然說道:“大汗,我們科爾沁部落願意派出五千名勇士,參與進攻。”

皇太極點點頭,臉色逐漸的緩和。

從本心上來講,皇太極不希望科爾沁部落遭受到損失。對於科爾沁部落,皇太極是非常信任的。他一心想讓科爾沁部落成為蒙古草原最大的部落,從而掌控整個蒙古草原。所以,他剛才拒絕了宰桑布和的提議。但是現在,他不能繼續拒絕了。因為,這是宰桑布和私底下對豪格的支援。而現在的豪格,的確需要支援。

沉吟片刻,皇太極語調激昂的說道:“滿洲勇士和蒙古勇士,同祖同宗,不分彼此。我在此再次強調,無論是滿洲勇士,還是蒙古勇士,只要拿下董家堡,只要得到張準的人頭,我都不會吝嗇獎勵。”

微微頓了頓,皇太極緩緩的說道:“誰拿下董家堡,我就將福餘衛賞賜給他他的子子孫孫,都可以永久的統治福餘衛”

話音未落,下面就是一片的驚呼聲,隨即恢復沉寂。

一石激起千層浪,皇太極當真是捨得

他居然將福餘衛都拿出來了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明朝派遣馮勝、傅友德和藍玉等率領二十萬大軍繞道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境內)包圍了納哈楚軍隊駐地。納哈楚被迫投降。上述蒙古諸部失去屏障,其駐地隨時可能遭到明朝的侵掠。

洪武二十一年蒙古大汗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今內蒙古貝爾湖)被明將藍玉的軍隊擊敗西走。這些重大的軍事失敗,使大興安嶺以東的蒙古諸部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們只得歸附明廷。注意,是暫時歸附,而不是永久的歸附。

洪武二十二年明廷在這一地區設定了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朵顏衛在屈裂兒河(指洮兒河南支流歸勒裡河)上游和朵顏山一帶;泰寧衛在塔兒河(今洮兒河)流域,即元代泰寧路;福餘衛在嫩江和福餘河(今烏裕爾河)流域。

同時,明廷授封三衛首領以各級官職,進行籠絡和羈縻。封阿札施裡為泰寧衛指揮,塔賓帖木兒為指揮同知;海撒男答奚為福餘衛指揮同知;脫魯忽察爾為朵顏衛指揮同知。明廷要求他們“各領其所部,以安畜牧”。簡而言之,就是表面上接受朝廷的一套,其實在絕大多數地方,還是他們自治的。

福餘衛乃是當初的朵顏三衛之一,是明國重要的盟友。後來,由於明國政策的變化,還有自身實力的不斷削弱,朵顏三衛最終脫離了明國,投入了大金國的環抱。朵顏三衛統轄的地盤,大部分都屬於科爾沁草原。福餘衛就在科爾沁草原的最北面,水草豐美,是重要的牧場和林區。

【作者注:福餘衛統治的地盤,在今天的內蒙古烏蘭浩特附近。】

在場的人,誰不願意成為福餘衛的主人?只要能夠控制福餘衛,就能夠培育大量的戰馬和牛羊,還可以繁衍大量的人口,極大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