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石,位次太常。東漢秩中二千石。太子對其執弟子之禮。三國因置。
太中大夫秦始置,職掌言議,顧問應對,為天子高階參謀。魏時為第七品,秩千石,吳蜀置同。
亭侯爵位名。秦漢以二十等爵賞有功者,其最高階叫徹侯。後因避漢武帝諱,改為通侯。後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祿於鄉、亭者稱為鄉侯、亭侯。
武衛都尉三國吳置,孫桓、孫峻曾任。
無難右部督三國吳置。禁軍無難營分左右兩部,均設督統之。故有是稱。
五官掾漢代郡太守自署屬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員缺,則署理或代行其事。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與功曹史相上下。
王秦漢以後帝王改稱皇帝,王成為封爵的最高一級。
尉古代武官多以尉為名。春秋時有軍尉。秦漢時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獄。郡有都尉,縣有縣尉,均為地方掌武事之官,簡稱尉。
選曹尚書列曹尚書之一,掌選拔官吏事。漢承秦制,設尚書,屬少府。漢成帝時,設四尚書,分四曹辦事。漢光武帝時,改常侍曹為吏曹,掌選舉祠祭事。此即選曹尚書之由來。魏改選部為吏部。
先登校尉三國時統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吳置。
鄉侯漢制,列侯,所食縣為侯國。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東漢後期,增設縣侯、鄉侯、亭侯等爵位。
相國參軍曹操為漢丞相時置參軍,第七品。
校事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罷。吳亦置。職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廟,下攝眾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秦置。漢置八校尉,掌管特種軍隊。漢制,一般軍隊中將軍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國因之。
洗馬即太子洗馬。太子屬官。秦始置,職掌如謁者,太子出行為前導。魏時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職如郡太守。魏諸王國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漢制,丞相、太尉屬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員正者稱掾,副者稱屬。初主領百官奏事,後改為主府內官吏署用。魏時丞相、大將軍及司徒、司空等府內建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漢景帝時更名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軍事,維持境內治安。三國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內東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三國吳東宮屬官。孫登為太子時,諸葛恪為左輔都尉,張休為右弼都尉,顧譚為輔正都尉,陳表為翼正都尉,是為四友,以佐太子。
掾古代屬官的通稱。如掾屬、掾佐、掾吏、掾史等,簡稱掾。
牙門將軍魏文帝黃初年間始置,第五品,無定員。蜀吳亦置。
右部督全稱為帳下右部督。三國時將軍開府者,其屬官有帳下督一人,第七品。陸遜曾為孫權帳下右部督。
右中郎將西漢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職隸光祿勳。魏時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國史三國吳置,與左國史並掌修國史。
右大將軍三國蜀於建興十三年初置大將軍。景耀初分置右大將軍。
右護軍三國皆置護軍,分左右。
右將軍漢有此職,金印紫綬,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諸吏、給事中等號則得以宿衛皇帝、參與中朝議、決定軍國大事,再領尚書事則負責實際政務。魏時為第三品,有官屬。
議郎郎中令的屬官,為郎官中地位較高者,秩六百石,掌顧問應對,無常員,三國沿置。
議曹從事兩漢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屬官,有從事史或從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軍司馬漢中郎將屬官有佐軍司馬。孫堅曾任。
奏曹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