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道,“品茶,對弈。遊學。”
“品茶?對弈?”對這些花架子不感興趣的孫策隨口問道,“爾都曾遊學過何處?”
張謹躬身答道,“回吳侯,謹曾遊學豫、徐、青三州。”
“青州?!”不覺眼前一亮的孫策脫口問道,“可曾去過東萊?”
張謹點頭,“去過。”
耳聽張謹曾在東萊遊學過,就連一直沒有發話的周瑜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感興趣的表情。至於孫策更是迫不及待地追問道,“可曾見過蔡安貞?”
“見過。”張謹說這話時,不自覺地帶上了一絲得意之色。不過孫策與周瑜都沒有介意此事。因為能見蔡安貞一面確實是件值得驕傲的事。
這不,張謹的話音剛落。孫策便迫不及待地翻身下馬一把拉住他問道,“張郎在東萊有何見聞?快同孤說說。”
孫策的熱情可算是把張謹嚇了一跳。倒是一旁的周瑜下馬笑著向他解釋道。“伯符性子急,張郎莫見怪。”
既然是要談遊學經歷,自然不可能一兩句話就說清楚。因此周瑜當即差人在就近的一棵榕樹下鋪上氈毯,四人就此席地而坐傾聽張謹講述他在東萊的所見所聞。早有準備的張謹清了清嗓子欣然講述道,“建安初年謹隨家師公河公受邀前往東萊避難。家師在黃縣受聘為講武堂博士,一面教授算學,一面編纂《算經》。謹也就此在東萊一住就是三年。直至前年才離開東萊前往青、徐二州遊學。”
漢朝的“博士”並不是一個學位,而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不過相比徐嶽在講武堂出任博士一事,孫策更在意的是張謹遊學的地區。只聽他饒有興致地向後者探問道。“哦?北地大戰不斷,張郎還能在青、徐二州遊學?”
“早些年青、徐二州確實戰火連天。不過自打呂布伏誅之後,青、徐二州已罷戰多年。此番齊侯收復北青州,亦是兵不血刃,未起戰戈。謹在此二州遊學一年未曾遇爭戰。”張謹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
孫策與周瑜耳聽青、徐二州如此太平,不禁暗自交換了一下眼神。話說若非袁紹稱帝讓曹操和蔡吉占了天下大義,孫策早就想趁他二人與袁紹爭戰之際北上偷襲徐州。事實上,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中,孫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而此刻在得知青、徐二州境內民心穩定之後,孫策在慶幸自己沒有被衝昏頭腦的同時,也對這兩州有了新的認識。
而周瑜則進一步追問道,“如此說來,青、徐二州豈不已成太平之世?”
“太平之世倒不還不至於。依謹所察險山惡水間依舊有匪徒出沒。”張謹如實說道,“不過此二州百姓安居樂業倒是真事。特別是齊侯在其治下實行‘二五減賦’之策,頗得百姓擁護。”
“何為二五減賦?”孫策好奇地問道。
張謹解釋說,“齊侯為休養生息,下令其治下屯戶皆減賦二五成。減賦後,不論何種租佃形式,何種租額稅賦,皆最少不得超過收成的三成,最大不得超過收成的四五成。”
“汝是說蔡安貞在大戰之際,還為屯戶減賦二五成!”孫策一臉詫異地驚呼道,“她就不怕軍糧不濟!”
其實也難怪孫策會如此驚愕。這個時代諸侯們的軍糧除了收稅與掠奪之外,絕大多數還是得靠軍屯來維持。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所謂的屯戶就是諸侯的農奴。像是曹操就實行官八民二的分賬比例。所以在孫策看來蔡吉的做法無疑太過婦人之仁。
不過周瑜並不這麼認為,卻見他低頭思慮片刻之後,欣然笑道,“依瑜看來,此事蔡安貞不見得吃虧。試想做蔡氏屯戶只需交三成田賦,北地的流民豈不是都跑去青、徐二州做屯戶乎。”
周瑜的話一針見血地點出了蔡吉的真實目的。漢末的土地問題頗為特殊,一方面是世家豪強大量兼併土地讓自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