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持適當的距離和一定的度時,二者的運動就會產生生命,否則就導致生命的死亡。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就是物質,物質具有生長性,也就是說物質由於運動而表現物自身,在運動中表現出物質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萬物就是物質的表象。從一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低階到高階,這就是物質運動的軌跡。

生命從無到有,這是物質運動一個質的變化。生命的產生需要同時具備內外條件,內在條件是有適合產生生命的物質以及物質本身的運動,外在條件是一定溫度。生命目前只發現在地球上存在,就是因為地球適合生命產生而已,又有太陽提供熱能,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從物質本身來說,原始生命大概從水中產生,我們把太陽的熱能和光能等看作火,也就是說太陽是一個火源。所以內在條件是地球上水的存在和運動,外在條件是火的運動,二者共同作用就產生了生命,用公式來表示:

水+火=生命

當然事實上生命的產生比這要複雜的多,在這裡只是簡化和方便起見。不僅如此,這個公式完全可以納入中國傳統對生命的認識,水代表陰,火代表陽,一陰一陽謂之道,生生不息就產生了生命。也許有人批評,這種看法毫無道理,毫無科學性,過於簡單,過於樸素。其實事實上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沒有火也同樣不可能有生命,只有水也不會有生命,只有火也不會有生命。從數學的充要條件看:

水+火→生命

也就是說水和火是產生生命的充分條件。同時

生命→水+火

生命的存在意味著水和火的存在,水和火又是產生生命的必要條件。據此可知,水和火是產生生命的充要條件。

較為一致的科學觀點是:原始大氣圈和水圈的形成,是生命起源的孕育條件。原始的大氣圈和水圈的主要成分為碳、氧、氫、氮等,並含其它多種化學元素,這些化學元素正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為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提供了物質條件,當大氣圈分解出氫和遊離氧,並形成臭氧層後,就為生命的出現形成了條件。生命起源於無機界,其過程可概括為如下的簡單模式:從無機物→簡單有機物(氨基酸等碳氧化合物)→蛋白質、核酸等複雜有機物→原始生命→最原始的生物。無機物如何變成有機物,據研究認為,在原始的大氣圈和水圈中,碳、氧、氫、氮等元素,在高溫作用下,形成了碳氫化合物,這些原始的碳氫化合物在紫外線輻射,閃電、隕石衝擊、宇宙射線,以及來自地球內部的火山噴發、地下熱流等能量作用下,與水氣、氫、二氧化碳、甲烷等化合,形成了簡單的有機物質氨基酸。當有機物物匯聚到原始海洋中,經過長期的積累與物理化學作用,氨基酸與核苷酸分別合成了原始的蛋白質與核酸分子。蛋白質和核酸是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當蛋白質和核酸等在海洋中不斷積累與濃縮、相互吸附,聚整合一種多分子體系,並形成了原始界膜,成為與海水分離的獨立體系,再經過不斷的演化,逐漸具備了新陳代謝和繁殖特徵時,就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原始生命出現後,又經過長期的生物化學作用與複雜的演變,使其內部結構複雜化,逐漸進化成具有細胞形態的生命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和攝取無機物質作為營養。之後,又逐漸深化為群體單細胞的原始生物,並具有運動、營養和生殖功能。到太古代晚期,不海洋裡出現了一些原始單細胞細菌和藻類生物,已知最古老的化石發現於南非32億年前的地層中,就是由這些原始藻類組成。元古代開始,藻類植物大發展,海洋中開始出現最原始動物,地球上生物結束了深化的萌芽狀態。

從上面可知,生命是從海洋中產生,也就是從水中產生,這水當然不是淡水,而是溶解了氨、甲烷、氮的海水,近似於我上面說的水,可以把我所說的水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