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遭到槍殺。
1617年,西格蒙德三世派弗拉迪斯拉夫領兵,前來攻打莫斯科,想要以武力奪取俄羅斯沙皇寶座。1618年9月份,弗拉迪斯拉夫開始進攻莫斯科城,但被守城軍隊擊退。在此後的戰鬥中,波蘭軍隊受到重創,被迫放棄軍事行動,轉而和俄羅斯開始談判。最後兩國簽訂了為期十四年的合約,俄羅斯割讓給波蘭大片領土,但波蘭同時承認米哈伊爾是俄羅斯沙皇。
1619年。米哈伊爾的父親。菲拉列特大牧首被波蘭釋放。回到了俄羅斯。米哈伊爾下詔規定,大牧首菲拉列特享有與沙皇同等的待遇,菲拉列特的命令等同於沙皇詔書,大牧首成為實際上的太上皇。此後,菲拉列特大牧首逐漸掌握了實權,以鐵腕手段開始對俄羅斯實行統治。最終菲拉列特大牧首將大貴族實力排擠出了決策中心。也就在這個時候,俄羅斯才在實際上結束了自伊凡雷帝之後開始的“混亂時代”。
1632年4月,波蘭國王西格蒙德三世去世。波蘭舉國發喪。俄羅斯認為時機已到,大舉興兵,軍隊浩浩蕩蕩開往西線。最初俄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克數座城市,打到了斯摩稜斯克城下。波蘭王子弗拉迪斯拉夫繼位,得到戰報,馬上集合軍隊,馳援斯摩稜斯克。俄軍在斯摩稜斯克城下久攻不克,傷亡慘重,最終兵糧殆盡。只好無功而返。
1633年,菲拉列特大牧首病逝。莫斯科朝中的大貴族們捲土重來。再度掌握了實際權力。沙皇米哈伊爾並未對此進行抗爭,而是以息事寧人的超然態度,將手中的權力拱手讓出。
1626年,米哈伊爾再度結婚,這一次選中的皇后是葉夫多基婭。斯特列什涅娃。婚後米哈伊爾有了幾個孩子,但是能夠活到成年的只有兩個:一個是皇太子阿列克謝,另一個是公主伊琳娜。
菲拉列特大牧首首先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定民生,加強稅收體系,透過稅收充實了國庫。為此俄羅斯開始了新的居民數量統計和國家財產統計,大力鼓勵同國外的貿易,關稅收入成為一項主要的財政來源。在這個危難時刻,廣袤的西伯利亞為俄羅斯創造了大量財富,俄羅斯商人透過向歐洲出口昂貴的裘皮和木材獲得了鉅額利潤,俄羅斯國庫也因此逐漸變得充實起來。在鞏固物質基礎之後,俄羅斯重整軍隊,勵精圖治,希望用武力奪回被佔領的土地。
米哈伊爾登基後,朝中大貴族們不遺餘力地開始平定俄羅斯內亂,對外則試圖透過談判歸還被外敵佔領的國土。俄羅斯先是同瑞典進行了長期談判,兩國終於在1617年簽訂合約,瑞典將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等五座城市歸還給了俄羅斯。但是作為交換,俄羅斯被迫將環繞芬蘭灣的亞姆、伊萬城等五座城市割讓給瑞典,實際上是切斷了俄羅斯通向波羅的海的通道。為形勢所迫,俄羅斯不得已簽訂了這個條約,失去了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
俄羅斯同波蘭的關係更為複雜,不可能採取對待瑞典那樣,透過談判解決問題。根本原因在於波蘭不承認米哈伊爾是俄羅斯的沙皇,堅持應該讓波蘭王子弗拉迪斯拉夫做沙皇。俄羅斯試圖勸說南方的克里木汗國和土耳其援助俄羅斯,共同進攻波蘭,但是這一計劃沒能夠得以實現。米哈伊爾曾發兵斯摩稜斯克,軍事行動也以失敗告終。
米哈伊爾既沒有經驗,也沒有能力治理國家。他本人性格軟弱,沒有獨立人格,對母親和身邊近臣的話言聽計從,根本不具備一個統治者所應有的意志力。這樣儘管米哈伊爾名義上是沙皇,但實際上大權被掌握在朝中的大貴族們的手中。
米哈伊爾雖貴為沙皇,但一舉一動都受到教會和宮廷禮儀的約束,加上性格軟弱,對自己的母親可謂俯首帖耳。當米哈伊爾20歲時,他即將舉行大婚。按照傳統,在克里姆林宮內召集了眾多貴族家族的少女,由沙皇本人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