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不要說河北豪帥們心驚膽戰;惶恐不安;就連聯盟豪帥們都噤若寒蟬;面無人色。誰都看得出來;李風雲的憤怒像火山一般噴發了;此刻還是不要火上澆油為好;以免激怒了他;手起劍落;一顆腦袋就沒了。
河北人心虛;羞愧;但更嚴重的是絕望;徹底的絕望。
李風雲的轉戰決策直接把他們推進了死亡深淵。很明顯;李風雲之所以沒有吞併之心;之所以要各整各的軍;不是他然諾仗義;而是甩包袱;一勞永逸的甩包袱;否則聯盟必然會被河北義軍活活拖死。
歷城繳獲的確不少;如果都歸聯盟;聯盟能支撐一段時間;但現在加上河北義軍近十萬人馬;這點繳獲無異於杯水車薪。李風雲沒辦法;只有先甩包袱;先把河北義軍甩下;然後帶著聯盟轉戰;就像去年他轉戰中原劫掠通濟渠一樣;但問題是;李風雲這一年算是白於了;不但沒有發展壯大;反而削弱了;這才是李風雲雷霆大怒的原因所在。
李風雲一怒之下轉戰去了;河北人怎麼辦?人生地不熟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四面八方都是官軍;他們就在官軍的包圍圈裡;再加上糧草武器十分有限;等待他們的肯定是死亡;所以他們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須牢牢抓住李風雲這根“救命稻草”。然而;李風雲已經說了;合作到此為止;分道揚鑣;這根救命稻草已經抓不住了。
但凡事都可商量;這件事也還有迴旋餘地。如果河北豪帥們自願加入聯盟;自願把軍權交給李風雲;河北義軍整體併入聯盟;一切以聯盟利益至上;那麼聯盟的兵力就增加了;實力就增漲了;而隨著實力的增漲;聯盟在轉戰過程中;攻城拔寨的勝算就加大了;就有能力擄掠到更多的財物;如此便能養活整個聯盟。反之;如果河北豪帥們不願放棄軍權;依舊堅持合作關係;那雙方首要目標便是從合作中牟取最大利益;都想付出最少收穫最大;其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李風雲很決絕;一開始就中止了雙方的合作;絕了河北人的齷齪心思;你們還想繼續佔我的便宜;門都沒有。
李風雲根本不給河北豪帥們說話的機會;咆哮了一陣後;果斷結束了軍議。這次軍議的目的只有一個;中止合作;分道揚鑣;各奔東西;既然如此;還說許多於啥?
河北豪帥們措手不及;他們沒想到李翻臉就翻臉;甚至都不給他們一個說話的機會;如此決絕;讓他們也很生氣;但生氣又如何?事實本來就是如此;河北人從一開始就在算計齊魯人;結果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陷絕境;怨得了誰?李風雲已經救了他們;但李風雲能力有限;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再說聯盟也不是李風雲一個人的;如果李風雲繼續無原則的幫助河北人;聯盟不僅有分崩離析之危;更有全軍覆沒之災。
河北豪帥們心情沉重地離開了聯盟總營;而聯盟豪帥們則坐在一起商量整軍的事;其中齊魯豪帥第一人王薄霍然在坐。
王薄主動要求加入聯盟;李風雲和聯盟豪帥們商量後;一致接受了王薄的加入;畢竟王薄是舉起造反大旗的第一人;在齊魯義軍裡有著獨特的地位;而聯盟豪帥中大多數都是齊魯人;對王薄還是尊重有加。
李風雲和聯盟豪帥們給了王薄以絕對信任;委以重任。王薄加入聯盟後;出任聯盟左路總管;其所屬軍隊整編為聯盟第十八軍;隸屬於左路總管府。原左路總管呂明星出任驃騎軍總管;李風雲不再兼領驃騎軍總管一職。以王薄的資歷和聲望;在聯盟裡擔任外府五路總管中的一個是夠了;所欠缺的也就是軍事指揮能力;但李風雲綜合考慮後;還是決定用人不疑;畢竟聯盟中齊魯人還是擁有絕對數量;穩定了齊魯將士的心;也就穩住了聯盟。
李風雲沒有參加整軍軍議;只是給了一個整軍原則;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和增加戰鬥力;為即將開始的轉戰做準備。轉戰的方向依舊是中原;是通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