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3部分

有費曜的軍隊;但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如果李渾放棄對南郭的保護;把堅守月陂的軍隊全部調到黃道渠北岸和皇城西線;則等於把月陂拱手讓給了叛軍;叛軍可沿著月陂直殺黃道渠南岸;就此斷絕南郭和皇城之間的聯絡。費曜被困在了南郭;沒辦法給皇城以有力支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楊玄感的大軍東西夾擊皇城;而皇城一旦失陷;他即便守住了南郭又有什麼意義?

楊恭仁知道李渾這兩天儲存實力的原因了。自叛軍攻陷伊闕口以來;李渾就一直在蓄意儲存實力;蓄意誇大叛軍的實力;由此給他節節敗退找到了充足的理由;但誰也沒辦法說他欺上瞞下;無憑無據啊。這仗一直都是他在打;他說叛軍厲害;實力強悍;足以與衛戍軍抗衡;那誰又能拿出證據來證明他錯了?既然叛軍實力強悍;那麼這兩天衛戍軍步步退卻也就很正常了;而這一次李渾更是拿出了事實證據;一具具血淋淋的屍體;鐵證啊;你能說他空口無憑?

戰局發展到這一步;李渾也面臨“艱難抉擇”了;如果繼續分兵衛戍;他就守不住皇城西線;他就無法兌現對越王的承諾;而皇城西線一旦丟失;韓相國的叛軍猛攻西太陽門;楊玄感在另外一邊猛攻東太陽門;皇城就岌岌可危了;所以李渾的選擇只有一個;集中兵力戍守皇城西線。於是問題又來了;如果李渾全力衛戍皇城西線;他就沒有足夠的兵力保護南郭;就得放棄對南郭的保護;費曜就被困在了南郭。費曜被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費曜無法支援皇城;他和四千餘衛戍軍在東都保衛戰中竟然成了“看客”;這肯定不行。

難題由此轉到了楊恭仁手上;對他來說;接下來是確保皇城的安全?還是兼顧皇城和南郭?關鍵依舊是李渾;李渾在未來局勢中的選擇至關重要。

假如齊王到了東都戰場;與楊玄感攜手結盟;李渾勢必臨陣倒戈;而隨著他的倒戈;皇城的失陷也就在所難免;楊恭仁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守不住皇城;除非現在他殺伐果斷;毅然提前放棄南郭;提前把費曜和四千餘衛戍軍調進皇城;然後憑藉皇城的堅固和防守兵力上的優勢;頑強堅守到聖主和遠征軍的歸來。

楊恭仁的臉色越來越陰沉;眼神越來越凌厲;但李渾視若無睹;夷然不懼。他為什麼要儲存實力?為什麼寧願逼著楊恭仁放棄南郭;也不願為越王竭力死戰?沒辦法;隴西李氏成紀房在這場風暴中沒有選擇;只能與齊王禍福與共;如果齊王要到東都爭奪皇統;他也只好奉陪到底;而那時他若沒有實力了;拿什麼去應對瞬息萬變、波詭雲譎的東都局勢?又拿什麼去幫助齊王爭奪皇統?

楊恭仁稍稍巡視了一下戰場;撫慰了一下衛府將士;便匆忙返回了皇城;召集留守大佬們緊急商議。

東都留守樊子蓋第一個否決了楊恭仁的提議。放棄南郭?絕對不行;東都是一個整體;要守就守住全部;寸土必爭;否則就算失陷了一個外郭的城門;也是京師的奇恥大辱。說白了;他承擔不起這個責任;傀儡可以做;黑鍋可以背;但有個底線;必須守住東都;只要守住東都;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畢竟最後的功勞可以補償他之前所有的損失。反之;他就完了;徹底完了;萬死莫贖其罪。當然了;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比如南郭和北郭都給楊玄感攻陷了;只能堅守皇城了;他也就咬牙認了;但關鍵問題是;現在韓相國還沒有攻破積翠池防線;楊玄感也還沒有兵臨上春門;楊恭仁就急吼吼地要主動放棄南郭;這不行;這太荒唐了;完全不能接受。

越王府長史崔賾堅決站在楊恭仁一邊;旗幟鮮明地支援楊恭仁的提議。理由很簡單;是楊恭仁會打仗;還是你樊子蓋會打仗?無疑楊恭仁更擅兵事。既然楊恭仁會打仗;那麼他對目前東都戰局的分析就是可信的;一旦楊玄感與韓相國東西夾擊皇城;則黃道渠上的黃道橋必斷;而黃道橋一段;皇城和南郭之間的聯絡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