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3部分

使大漠北虜不得不妥協,不得不與其簽訂城下之盟互不侵犯,如此西突厥人就能騰出手來攻打波斯人,以解大秦人的燃眉之急,而大漠北虜則能借助西突厥人的力量,在牽制我中土西北軍的同時,集中全部力量入侵我北疆,乘著我中土大軍連續東征疲憊不堪之際,重創我中土,以此來擺脫腹背受敵、兩線作戰之窘境,暫時緩解它在三強鼎立格局中的不利局面。”

實際上簡單一點說,西突厥人為了能在“後顧無憂”的情況下攻打波斯人,必須挑起南北大戰,讓中土和大漠北虜殊死搏殺。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另外一個也傷痕累累,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西突厥人在與波斯人的戰爭中,避免兩線作戰。

西突厥人的佈局並不複雜,裴世矩看得很清楚,但讓人無奈的是,西突厥人的運氣非常好,當前中外大勢恰好幫了西突厥人的大忙,只要西突厥人用心“操作”一下,就能挑起南北戰爭。

中土和大漠北虜打得兩敗俱傷對西突厥人最有利,可以給西突厥人贏得五到十年的戰爭時間,當然了,如果能把其中一個打崩潰了,不論是中土分裂還是大漠牙帳分崩離析,西突厥人都會“笑開花”,這可以給它贏得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戰爭時間。現在的波斯人太強大,西突厥人必須聯手大秦人才能與其抗衡,但大秦人需要從戰爭廢墟中站起來,所以蔥嶺以西的戰爭曠日持久,十年內結束的可能性很小,這也是西突厥人為什麼先集中力量經略西域的原因所在,它必須確保自己“東線”的安全。

也就是說,從這一未來趨勢分析,南北大戰不是會不會爆發,而是何時爆發,不是中土想不想打,而是北虜必須要打。

如果大漠北虜不打中土,不在最短時間內打中土,西突厥人就“坐不住了”,因為西突厥人的時間非常緊張。西突厥人不打波斯人,並不意味著波斯人不打它,如果波斯人為了切斷“絲路”對大秦人的幫助,斷絕大秦人的“救命稻草”,突然出兵打它,西突厥人就是兩線作戰,處境太艱難了,為此西突厥人必須搶時間,必須儘快聯合中土打大漠北虜。而中土也確實有北伐的意願和動力,聖主和中樞也的確需要北伐的勝利來逆轉政治危局。如此東西夾擊,中土與大漠北虜的戰爭就開始了,兩虎還是相爭了,但第三隻老虎就在一邊虎視眈眈,這對大漠北虜太不利,到那時即便西突厥人“出工不出力”,大漠北虜也是難以招架,不死也要脫層皮。

所以從大漠北虜的立場來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殊死一搏,不如就與中土打一仗,這樣好歹是兩隻老虎打架,另外一隻躲在一邊看熱鬧,這對大漠北虜就有利了,即便損失較大,但也不會有敗亡之禍。更重要的是,等到西突厥人與波斯人的戰爭開始後,蔥嶺以東就是兩虎相爭的格局,中土從戰爭的“泥塘”中爬起來恢復力量之後,還是要北伐,還是要橫掃大漠,因此對大漠北虜來說,遲打也是打,早打也是打,倒不如早打,這樣大漠北虜還能借助到西突厥人的力量,還能在戰爭中佔據一些優勢,就算結果兩敗俱傷也能接受,畢竟大漠北虜給己爭取到了更多的發展時間。

“聖上,今日議事,主和者之所以集體失聲,原因就在如此。”封德彝直言不諱地說道,“西北危機迫使我中土必須加強與西突厥人之間的盟約,如此我們就只能答應西突厥人,與其聯手攻打大金山,這等於向大漠北虜宣戰,等於逼迫大漠北虜與我中土一決死戰,所以南北大戰很快就要爆發,樂觀估計也就兩三年之內的事。”

“當然,對大漠北虜抱有幻想,堅持主和立場的大有人在,原因是他們並不瞭解蔥嶺以西的局勢,也不認同裴侍郎對未來趨勢的推演,但臣相信裴侍郎。裴侍郎主持外事幾十年,當今朝堂上,若論外事,他是絕對權威。所以臣認為,現在我們不是要權衡斷絕燕北走私的利弊,而是要評估發動南北大戰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