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東陽被革去了功名,二孃在京裡頭的女眷宴上,也不復風光體面,好在他還有恩蔭在身,兩家說好等這陣風波過去了就讓韶齡與東陽成婚。
誰知這日張巒回來,鄭重地把一家人叫進書房,宣佈了一個訊息:“今日聖上封駙馬都尉李德彰為從一品都督同知,長寧伯李東陽為從九品右斷事,即刻出徵哈密衛。”
“什麼?聖上要李東陽出征?那我姐怎麼辦?”鶴齡驚訝道。
“你連哈密在哪裡都不知道,就在這裡妄測聖意。”張巒批評道,又抱歉地看韶齡:“今日下了朝,李大人也跟我抱歉。問我是不是先換了庚帖?”
“換了庚帖就是訂婚了,且不說萬一東陽有個好歹我們韶兒就成了寡婦,就是他一去三五年我們韶兒也等他嗎?”二孃反對道。
韶齡此刻心亂如麻,倒不是為換不換庚帖的問題:“爹爹,為何聖上這麼著急要他們父子去哈密衛?”
“對啊,爹,哈密在哪兒啊?”鶴齡、延齡問道。
“所以平時讓你們兩多讀書,多關心時政。”張岱恨鐵不成鋼道。
“爹,我朝太祖、太宗皇帝文治武功,北征蒙古,南征安南,統一東北,又設奴兒干都司,弟弟們不知哈密這個小地方很正常。”韶齡勸道。
韶齡接著跟弟弟們解釋道:“哈密衛緊貼瓦剌部,是中原與西域地區來往的咽喉。起初被蒙古人所控制,直到洪武二十四年的時候,太祖皇帝攻下了哈密,但卻由蒙古人代為治理哈密城。永樂年間,太宗皇帝詔封安克帖木兒為忠順王。又設哈密衛。派漢族人周安為忠順王長史、劉行善為紀善,共同輔政,加強了對哈密的控制。”
張巒讚許地看著女兒,補充道:“成化三年,由於哈密忠順王王位久虛,各族頭目極力推薦把塔木兒為右都督,代行國王事,沒想到5年後,把塔木兒竟死了,由他兒子罕慎繼承父職。聽聞吐魯番阿力汗率兵攻入了哈密城,俘虜了罕慎王母,搶去了他的金印,還讓其妹夫牙蘭佔據哈密。罕慎率餘眾逃至甘肅苦峪,請求朝廷救援。”
“聽聞罕慎此人為人十分貪婪殘暴,為民眾所怨恨。這才給了吐魯番用兵的藉口,偏偏自己丟了城池,要朝廷去救。”我忿忿不平。
“那有什麼辦法,那個地方民族複雜,哈拉灰、維吾爾雜居其中,又遠離中原,朝廷不得已用蒙古人去管理,誰知道這罕慎這麼不爭氣。”張巒道。
“不過,這個時候派李家去也是好事。”張巒接著說。
“我可沒看出好在哪裡?”一想到李東陽一個儒生要去西北吃風沙韶齡就覺得他舅舅也是當今聖上太狠心了。
“你不懂,東陽如今被革去了功名,鬻題案又鬧得沸沸揚揚的,此去哈密,不僅能遠離京師又有可能建立軍功。”張巒說,“再說了,他跟著他父親,不會有事的。李家世代金吾衛,李大人少年英才,若不是娶了公主,他必將是建功立業的大將。這些年雖沒有大戰,但是李大人將應天的軍隊經營得十分有素。這次上京,他的親衛就在城外。若不是他有節制軍隊之權,東陽此次不會這麼容易就沒事的。”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李東陽這功名難道真要從這死人枯骨上去撈取?”韶齡還是不理解。
張巒只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張韶齡終究沒有跟李東陽交換庚帖,不是韶齡不肯,倒是李東陽不願意。
大軍開拔前一日,韶齡去送他,兩人沿著護城河邊緩緩步行,禾兒和小石在後牽著馬跟著,傍晚的河上微風初起,吹走了白日裡的暑熱。
“你不會怪我吧。”東陽躊躇,“我.....”
“怪你什麼?你不打算娶我了?”韶齡反問。
“那怎麼會!”他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