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那人一面朝夏涵迎來一面高聲笑道:“檀青,你可來了!”
想來,這就是今晚的東道,翰林院編修常文裕常大人了。
夏涵好整以暇地還禮,淡然道:“中行兄太客氣了。”常文裕字中行,雖然夏涵以“兄”呼之,其實常文裕年紀比夏涵大了足足二十歲。
說起來,像常文裕這種,三十六七歲的七品官兒,一點也不老。只是夏涵太年輕,把他周圍的人都襯得老了。
但是夏涵沉穩的氣質又讓他在這些“老人”們面前一樣能保持平和淡定的態度。一般人也不敢小窺了他。開玩笑,一個能得到皇上寵信的大臣,無論他是十八歲還是八十歲,永遠都是官場同僚們需要給予足夠重視的物件。
別人年紀小是障礙,到了夏涵這裡,年紀小反倒成了資本。就因為他小,所以他有的是時間,他潛力無限。就算遭遇一時挫折,只要沒有徹底被打倒,就有可能東山再起。
是以京城官場上的人,對夏涵都還算客氣。甚至常文裕這樣的同品級官員,還得用稍微仰視的角度來看夏涵。一個翰林院裡的小編修,和紫宸殿的中書舍人,儘管品級相同,權力和地位卻完全沒有可比性。
常文裕這才介紹他身邊那兩位陪客,二人都是常文裕的“親戚”,據說都是舉子身份,在京中待考。
但夏涵眼睛毒,早一眼看穿這兩人的真正身份。這兩個人都有一雙精光閃閃的眼睛,待人禮數周到得過分,行動謹小慎微,說話諛辭潮湧。夏涵就知道,這兩個人絕對是“師爺”出身。
所謂“師爺”,是大梁讀書人在科舉落第以後常常會選擇的一種職業。古代的科舉考試,那才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想透過科舉出人頭地的人那麼多,但每三年才有一次大考,每次也才錄取三百名左右的進士。
既然如此,就肯定會有大批落榜考生,只能選擇別的出路……如果家境好,可以選擇當個富家翁,小地主。家裡是做官的,也會替子弟謀個小吏的職位。但那些家境貧寒的讀書人怎麼辦呢?
讀書可是要花大錢的事,一般人家也供不起孩子一輩子讀書。所以這些寒門學子便走向民間,或為私塾老師,或為賬房先生,或者給官老爺們當師爺。
可別小看了師爺這個職業的重要性,也別低估了師爺們的智商,更不要認為當師爺就沒前途。能夠成為官老爺們的幕僚,替他們打理庶務,處置政事,本身就得有兩把刷子。不但如此,他們還得當主子的狗頭軍師,替主子打點人際關係,甚至還得負責替主子置買嬌妾美婢……簡直是十項全能的人才。
而如果他們運氣好,傍上的主子飛黃騰達,自然也少不了他們的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推舉他們到一些小地方去當州縣級的輔官,比如縣丞縣尉之類,也就等於打通了沒能透過科舉走上的仕途。
陪在常文裕身邊的這兩個人,夏涵猜測他們應該是從南河道過來的“使者”。畢竟,地方屬官沒有上峰號令,是不能離開屬地方圓三十里外的,否則就是違法。他們出不來,就只好把心腹的師爺派過來了。
舒綠沒有夏涵的眼力,可她憑著敏銳的直覺,也大致猜到了一點。
看這三人態度如此恭敬,像對待上官一般,看來對方還是摸不清夏涵涉水有多深,派人過來摸摸底再說。
各懷鬼胎間,幾人來到水榭中坐下。舒綠自然是沒有座位的,卻也只能謹守規矩乾站著。不過為了看好戲,站著就站著吧,反正夏涵也不會真讓她來服侍他。
水榭中早有兩名綵衣少女在琴臺上端坐撫琴,隔著一層薄薄的紗簾,眾人只能勉強看清她們的輪廓。舒綠再次感受到了古代青樓的真實格調,人家才不會像後世那麼赤果果地賣肉呢,人家賣的是朦朧美!
夏涵自然被讓到主位上,常文裕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