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瓢精面出來,又舀了半瓢紅薯面摻進去,倒上水和起了面。
張學蘭和麵的時候,潘士雲圍上大圍裙,幫張學蘭剁菜餡。
本來張學蘭是想剁一顆大白菜包素菜餃子,但是立馬被潘陽給否決了。
“家裡老小一年到頭吃苦頭吃的夠多了,都快過年了還不整點好的給我們吃,再說了,過年吃差了也不是好兆頭啊!”
張學蘭特別迷信,聽潘陽這麼一說,她這才割了半斤肉,讓潘士雲剁碎了和大白菜摻和到一起。
下午他們娘幾個在家包餃子,正忙活著,大門口傳來鄰居冬梅的聲音,“學蘭嫂子,你家哪個閒著呢,快,讓閒著的那個帶上搪瓷缸去大隊,大隊要分豬肉啦!”
他們村公社每年都會養幾頭豬仔,等養到了年,挑肥的宰了,村裡的村民們排隊,挨個均分。
潘陽以前聽家中長輩們提過,從二十三宰豬開始,以後斷斷續續還會按工分和人口發放糧食和票據。
潘恆春吃完飯就出去了,家裡就潘陽一個閒著的大人,張學蘭喊她,讓她趕緊端搪瓷缸去,別去的晚了分到差肉。
宰殺一頭豬說是均分,但豬身上的肉也是分好壞的,這個年代的人都喜歡要大肥肉,像排骨豬蹄啊什麼的,去晚的分到這些東西絕對會心生不滿。
潘陽去的早,排在了前頭。
殺豬的是他們生產隊的副隊長,他拿著砍刀,剁成差不多大的肉塊,隊長就在一旁挨個分。
潘陽分到了一塊大肥肉,大概有一斤半重。
比起大肥肉,潘陽更喜歡吃瘦肉,可顯然張學蘭不這麼想,潘陽把大肥肉端回去遞給張學蘭,可把張學蘭樂壞了。
“我前段時間醃的鹹肉還沒動,加上你才買回來的新鮮肉,足夠我們過個好年了,這些肥肉就留著煉油吧!”
淮河兩岸居民多數吃的是大豆油,因為豬肉少,豬油很少見,所以大肥肉特別受歡迎,可以拿來煉豬油,煉完了油的肉渣子還能吃,包餃子包饅頭下麵條都特別美味!
張學蘭讓潘陽坐爐膛添柴火,她先往鍋裡倒了點大豆油,等油熱了再下切好的肥肉塊,不多時,香味瀰漫了整個廚房。
一斤半的大肥肉煉了一小盆豬油,張學蘭剛盛出來,放在外頭不過一會兒,豬油全成了乳白色凝固狀。
煉完油的肉渣子,張學蘭又找了個小盆盛起來。
潘陽小時候見過她媽煉豬油,煉完油的肉渣子會讓他們趁熱吃,那種油乎乎香噴噴的味道,潘陽到現在都忘不掉!
潘陽忍不住伸手捏了個放在嘴裡細細咀嚼。
低頭瞧見潘士雲正眼巴巴的瞅著她看,潘陽又伸手捏了一塊塞到她嘴裡。父女兩的這一舉動又招來張學蘭的嘀咕,兩人只當耳旁風,左耳進右耳出。
晚上張學蘭下了一大鍋餃子,力求每個人管飽,老潘家上下個個吃的心滿意足。飯後,蘿蔔頭們撐著肚子跑出去玩了,潘陽宅在家裡也沒事,索性出門溜達去了。
他剛出門,正好碰上潘兆房,也就是潘恆春的二兒子,潘陽應該管他叫一聲二爺爺。
跟在潘兆房身後的是潘陽她二奶奶,朱秀芝。
朱秀芝顯然是來她家串門子的,在外頭喊了聲大嫂,一頭扎進潘陽家的小院子裡。
她嗓門極大,人都進去了,潘陽還能聽見她說話,“大嫂,你家晚上吃了什麼?”
朱秀芝這人,跟張學蘭相比,更摳門,更八婆,更作。
潘陽對這個二奶奶沒什麼好印象,見不得他們大房過得好,過得比他們二房好了就嫉妒,想法子過來佔便宜。
潘兆房還算可以,至少是潘陽她二爺爺,潘陽對他還算尊敬。
兩人尋了處地方蹲下閒聊,潘兆房不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