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陽索性就近找了招待所,掏出介紹信開了一間房,把大包小裹的東西背進房間裡,這才集中精力把大包小裹全放進了空間裡。
在省城留宿一夜後,次日潘陽就馬不停蹄的趕火車回家,路上耽擱時間長,等到家時已經是兩天後了,張學蘭見潘陽揹著大包小裹的回來,訝道,“這是裝了什麼?這麼些東西!”
別看是衣裳,這麼一大包,可把潘陽累得夠嗆,一屁股在二層石臺階上坐下,潘陽邊解開布兜邊道,“從城裡買回來的,準備轉手賣掉。”
張學蘭憂慮道,“你買這麼些東西,得花不少本錢吧?要是賣不出去可怎麼辦?”
潘陽讓張學蘭翻翻裡面的衣裳,對她道,“你看看這些樣式怎麼樣?”
張學蘭翻看了幾件,款式新穎,顏色也多,不像供銷社裡的布,就黑灰藍三種顏色供選,做出來的衣裳也就那麼一兩種款式,不用說,在城裡人看來已經是過時八百年的了。
張學蘭止不住讚道,“當然好看,好些我見都沒見過呢。”
“那不就得了。”潘陽笑了,篤定道,“既然你都說樣式好,那我就不怕賣不出去。”
張學蘭心道可不就是這個理兒,要是擱頭年,村裡戶上戶下還都買不起這些東西,可現在,毫不誇張的說,家家戶戶都能買兩件衣裳犒勞自己,何況還是不要票的,尤其是趕著辦喜事的人家,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隨即,張學蘭又想到在哪兒賣也是個問題,難不成要挨家挨戶問人家要不要?
她道,“兆科,準備擱在哪賣?”
潘陽早就想好了地方,道,“我們在生產大隊門口不是有個茅草屋嗎?今天我就去把屋裡打掃一下,正好士堯結婚時鋪的草墊子還在那兒沒收回來,這些衣裳直接擺在草墊上,任由他們挑,挑中哪件給哪件的錢。”
張學蘭連聲道好,止不住樂道,“我們這樣算不算是開了個供銷社?”
潘陽道,“供銷社裡還有要票的東西,我們可不是供銷社,我們的叫雜貨鋪,我想過了,賣衣裳是個開頭,以後我會想法子聯絡供貨來源,我們以後什麼都賣!”
商量好之後,等潘陽在家歇息了片刻,潘陽就和張學蘭扛上掃帚、鋤頭等傢伙,一塊去了生產大隊門口的茅草屋,把裡裡外外都收拾了一遍,甚至茅草屋外邊的雜草都被潘陽給鋤了,又搬了兩塊石板鋪墊在茅草屋門口用做踏腳板。
等整理的七七八八了,潘陽又從家裡找來一塊長木板,讓潘恆春在木板上寫上‘潘記雜貨鋪’,木板一頭打上洋釘,再用鐵絲擰上,把木板往茅草屋門口一掛,老潘家的雜貨鋪可就算是開張了!
次日逢集,趕集的潘家村人突然發現集市上多了一間叫潘記雜貨鋪的商店,雖說村裡多半老農民大半輩子都沒出過遠門,不過就算沒吃過豬肉難不成還沒見過豬跑麼,村裡也有去城裡見過‘世面’的,出去見過世面的人說,城裡的商店都是這麼掛牌子的!
逢集這天,但凡趕集的人路過時,都好奇要進去看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間名叫‘潘記雜貨鋪’的商店竟然是同村潘兆科開的,賣的還是各種顏色各種款式的衣裳!
可不得了,他們潘家村也像城裡那樣,有賣衣裳的商店啦!
☆、第25章 號一更
老潘家開雜貨鋪的事,在村裡一傳十,十傳百,連半天的時間都沒到,潘家村家家戶戶都知道了,不僅同村好奇的要過來瞧瞧,連鄰村張家灣人路過潘家村也要止步進去看看。
雜貨鋪從早開到晚,潘陽哪兒也不去,就坐在店裡看店,連午飯都是張學蘭給她送過來的,她倒是想回家安生的吃個飯,可沒時間呀,不停有人過來看衣裳。
“兆科,這件紅色套頭衫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