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再喜愛的孩子,也只能面對悲慘的結局。
歷史上,李治和武媚孃的子女,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著這個真理嗎?
…………
長安城呈井字式佈局,整個城市都嚴謹規整,如果大唐有飛機或是熱氣球的話,人們從高空俯瞰這座城市,便可以發現,被一一命名的各大里坊,全都是被厚泥夯制的泥板牆分割開來。
這些泥板牆高高大大,足以保證每個裡坊之間的人無法互相窺探,而根據地形地勢以及人氣旺盛與否,這一百零八個裡坊亦是大小不一。
越往南邊走,裡坊的佔地也越大,但住戶卻寥寥,很多里坊內因為沒有幾個住戶,大片土地乾脆變成了農田。
裡坊內,阡陌相屬,雞豚狗彘等物,散佈其間,似乎和坊城外的村落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而越往北走,裡坊的佔地變小了不說,聚居的人口還大幅增加。別看長安城被分割為規整的一百零八個裡坊,可實際上,能夠提供給市民居住的裡坊,非常有限。
首先是圍繞著皇城的幾個裡坊,諸如光宅,永昌等坊,別看佔的地方很小,只有正常裡坊的一半,卻長期被宮裡的宦官把持。
因為臨近皇城,交通便利,為了方便進出皇宮,內宮之中略有地位的太監都會謀求在這幾個裡坊之中置辦一套宅院。
久而久之,這幾個黃金寶地,便成為了宮中太監聚居的地方,別說是普通百姓,便是朝廷命官也難染指。
當然了,正經的官員大多也不願意和太監們湊到一起,都嫌晦氣,也並不想招惹他們。
畢竟,他們雖然身體殘缺,卻擁有極大的權力,時不時的也喜歡整人練手,誰會那麼沒有眼力見,往他們的槍頭上撞啊!
這樣板著指頭算起來,官民混居的大唐長安,能夠提供給他們居住的裡坊,也就幾十個而已。
於是,靠近皇城的北邊的裡坊,幾乎個個都人氣鼎盛,一房難求。而在這些裡坊之中,還有一些宅院,總是吸引了人們更多的目光。
那便是皇親國戚們的私人宅邸,大唐以降,唐玄宗疼愛子女,賜予金銀尤嫌不足,還特意讓孩子們都住到皇宮裡來,並且把毗鄰皇城的地方賜給他們,建立了十王宅,專供這些皇子們生活。
唐玄宗建造十王宅的初衷,或許並不是那麼的單純,但他的行為倒是間接的讓分散在長安城各地,積極圈地擴建宅院的皇子沒有了施展的空間。
而把時光退回到高宗李治當政的年代,長安城中,遍佈皇子皇女的宅院、花園甚至是球場。
每一座宅院都佔地不小,而被他們佔據的地方,自然也沒有平民居住的份。
由是,京城的住宅用地更加緊張。
而如今,李治的幾個孩子,除了小太平,都到了可以獨自開府的年紀,也全都搬出了皇宮。
沛王李賢身為僅次於太子李弘的皇第二子,當然不能例外。
而他的宅院,便在醴泉坊,這裡距離皇城著實不算很近,但卻是李賢自己很滿意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