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於心死,她或許是在霸王的關懷之下動了心境,沒有證得道果,在人皇氣運的反噬之下,墮入輪迴。
最終在劉邦的圍攻之下,項羽這位西楚霸王失敗,劉邦建立漢朝。成為繼秦朝之外,第二個朝廷,頓時沈龍的龍皇之道再次進了一步。
不過好似是帝王的通病。他們時時刻刻都需要百家思想的輔助,不過都不喜歡百家弟子,他登壇稱帝之後。來了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個獨尊儒家,也不是劉邦覺得儒家思想特殊,而是儒家出了一位與秦朝李斯一樣的人物,李斯當年將自己的法家思想稍稍改變,形成了維護君王統治的法家思想,頓時在秦朝站穩跟腳,成為嬴政最為信任的臣子。
而這儒家,也出現了這麼一位,他叫董仲舒。他提出一個“三綱五常”。
“三綱”,是人們之間的倫常關係,而“五常”是用來調整倫常關係的基本原則。
“三綱”乃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無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他把三綱說成是“天”的意志。賦予它以神的權威;用“陽尊陰卑”的思想,論證了三綱的主從關係不能變化和顛倒,把封建統治的等級秩序神化為宇宙的規律;把神學主義世界觀運用於倫理道德,論證了封建統治的神權、皇權、族權、夫權的合理性和永恆性,為封建社會的綱常名教製造了理論依據。
劉邦覺得,這個儒家思想。對於帝王家統治江山具有很大的作用,於是才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出現,作為一個開過君主,他顯然分得清,那些對自己有益。
這也是龍皇之道的進步,人間朝廷的演化,都會體現在龍皇大道之上,百家思想也會慢慢演變,最終成為最為合適的存在永恆。
對於大道來說,不存在高低貴賤,即便是表象出來的有帝王、有乞丐,不過都是紅塵中的雲煙,最終還是要論道境界,也是道果。
有的乞丐能夠成就天仙道果,有的帝王,碌碌一生也不過是個轉世輪迴的下場,所以即便是朝堂之上,輔佐帝王的臣子,也可能修成高於帝王的功果。
當然,大漢罷黜百家,不過是降低了他們的地位,他們還是存在於世界中各行各業,書法家、小說家、道家、禪家、商家、兵家等等都若隱若現的呈現在人間。
在漢朝之後,過了十幾代,漸漸沒落,被新的王朝取代,值得一說的是,被沈龍扔下去的那一塊滄海之心碎片,也就是聞名春秋戰國的和氏璧,被秦朝篆刻一番,成為傳國玉璽,最終被漢朝所得。
漢朝滅亡,傳國玉璽被末朝太后一怒之下打碎了一角,下一個朝代撿到,將玉璽的那一角鑲了一塊金子,就是聞名天下的“金鑲玉”。
卻是在凡間,一個毫不起眼的山村,叫做火泉村,有一個放牛娃,每日騎著黃牛放牛,牧童騎黃牛,悠閒自在,這小兒叫做牛郎,是個孤兒。
他隨著哥哥生活,不過哥哥嫂子將屬於他的父母留下的地給種了,理由是他還小,而那嫂子對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