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頂替印度大米。賀龍也急得抽得菸斗發燙,康藏線上大雪封山,哪能增援?只好回電:“無法增糧,速查原因。”
正在張、譚束手無策之際,一個兆頭引起張國華的重視:有一個連隊捨不得吃白花花的印度大米,一開始就和糌粑搭著吃,結果連裡的浮腫數逐日下降,最後全都消失了。張國華叫後方司令部火速將大米化驗,“別忘了,糌粑也要化驗!”科學又一次救了他們。原來印度大米中缺少維生素B2,而糌粑里正好含有大量維生素B2。張國華立即下令,吃印度大米時一定要加進糌粑或青稞。下完命令他笑了:“我當了這麼長時間指揮員,下這種命令還是頭一回!”
譚冠三也苦笑了一下:“咱們沾了佛光,所以長了這種能耐,以後還要變成孫悟空呢!”
。。
抗美援朝成了頭等大事(1)
彭德懷不顧警衛的攔阻,推門而進,將毛澤東喚醒,彙報朝鮮戰場的局勢和困難,最後又說到毛岸英的死……
周恩來提議把彭德懷留在北京,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大家一致同意,但彭德懷本人卻表示不願授受。
“小參謀”的彙報震驚中南海
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新中國剛剛長了半歲。當時朝鮮人民軍真有點摧枯拉朽之勢,一下子打過三八線,三天後又解放了漢城,到了8月初,只剩下十分之一的國土上殘存著李承晚軍隊的勢力。歡樂的朝鮮人民已經敲起了長鼓,到處是喜慶洋溢的氣氛。世界也為之瞠目結舌。美國人是坐不住了,中國的毛澤東也坐不住了,漫長的歷史告訴他,勝利決不會出現在一個早晨,速勝往往隱藏著滅頂之災。在8月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上,毛澤東提出:如美帝得勝,就會得意,就會威脅我。對朝不能不幫,必須幫助,時機當然還要選擇,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周恩來也說:如果美帝將北朝鮮壓下去,則對和平不利,其氣焰就會高漲起來。要爭取勝利,一定要加上中國的因素,中國的因素加上去後,可能引起國際上的變化。我們不能不有此遠大設想。
1954年9月毛澤東同參加中國國慶慶典的金日成首相親切握手這兩位領袖的話,被後來的實際一一證實。
7月初,毛澤東和周恩來又坐在一起。毛澤東口頭時常掛著一句話叫“預防不測”。為此,他委託周恩來召開了兩次國防會議,並做出最新部署:軍委戰略預備隊的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和四十二軍,計26萬人,組成東北邊防軍,由粟裕任司令兼政委,蕭勁光任副司令,蕭華任副政委。
同樣,富有戰爭經驗的周恩來也不相信朝鮮的“速勝”。有一天,他正審閱著外交部致聯合國的一份電文,忽然放下手中的紅藍鉛筆,很認真地詢問起身邊的幾位外交官:“你們看戰爭會在8月結束嗎?”
外交官們對周恩來的問話一般不敢輕易作答,他們都知道周恩來最討厭無知妄說,隨意猜測,或是含糊不清。他們互相看看,又把目光一齊轉向周恩來。他們的經驗是:妄說不如恭聽。這次周恩來偏偏不作答,又側身盯著兼任中央軍委作戰局副局長的雷英夫,這位被毛主席稱為“洛陽才子”的軍事高參,自朝鮮戰事以來,每天都要去總理那裡彙報,有時一天要彙報三四次。周恩來問道:“你們有什麼看法?”
雷英夫稍一思考,說:“我們覺得還是謹慎一些好,因為不殲滅敵人的主力,僅以得地多少,是很難判斷勝負的。只有把敵人打得動彈不得,才敢言勝利二字。”
周恩來又坐回他的辦公桌,繼續思考,提醒大家:“這個戰爭將是長久和複雜的,我們寧可把情況估計得複雜一些。”
8月23日,雷英夫和總參作戰室及其他部門的同志們在中南海居仁堂開會研討戰局。他讓大家暢所欲言,展開模擬對抗。爭來爭去,最後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