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會挽留,所以要提前三天上書。」
古代的君臣特別愛玩辭職——挽留——再辭職——再挽留——三辭職——君主無奈同意的戲碼,所以要想能在重陽的時候退休,那就得提前三天上書。
秦信芳致仕的奏摺早就寫好了,只等時機一到便遞上去。
其實朝中上下都知道他要致仕的事,只是因為事情繁多,又要選接班人,又要交接好事宜,所以大家都不確定他具體辭職的時間。
但眾人都猜想是過年前後。
畢竟辭職好過年嘛,誰都沒想到秦信芳那麼急,想要趕在重陽的時候就致仕。
秦信芳重陽前三天就上書祈骸,表示他年老體衰,病體沉痾,近來精神越發不濟,感覺到已無力再處理內閣事務,因此想要辭職回家休養。
即便是早已有預料,真正面對這封奏摺時李安還是忍不住眼眶一紅,眼中含了熱淚,真情實切的挽留道:「師公不過才四十多,而官以五十為服官政之年,到七十官常方到致仕之期。朕登基不過一栽,有諸事不明,都需請教師公,師公就忍心棄我而去嗎?」
秦信芳低頭推辭道:「陛下,朝中有彭首輔,還有另三位內閣輔佐,文臣武將盡皆賢良才幹,臣也不過是其中螢火,再不濟,您還有顧太傅可請教。臣近來真是有心而無力了。」
說罷跪下請辭,「還請陛下成全。」
李安最後當然沒有成全,於是此事不了了之。
秦信芳第二日再上書請辭,朝臣們見狀便知道他是拿定主意重陽前一定要退休了,不然今天他不會再提。
大家不由嘆息惋惜,秦信芳的政治生涯本來可以更長的,可惜了。
眾人都以為秦信芳是在瓊州壞了身子,所以才那麼早請辭,而且最近秦府也的確常常請大夫。
大半的朝堂都安靜下來,只有幾個臣子幫著皇帝一起挽留秦信芳,但大家都知道,他是不可能留下了。
果然,第三天秦信芳再度上書請辭。
李安看著奏摺半響,最後沉默的在上面蓋了印章,算是答應下來。
既然秦信芳辭職了,那他的內閣職位就得找個接班人,按照慣例皇帝會詢問他的意見,看他是否有推薦人。
秦信芳推薦了金萬和成尚書。
朝臣們盡皆一愣,因為這兩位在朝中都頗有些默默無聞。倒不是他們無名,倆人都做到了二品官,當然不可能無名,只是同官階的,比他們優秀,比他們有名的人很多。
這倆人,成尚書不必說,兩年前才從工部左侍郎提為尚書,工部和禮部一直是墊底清冷部門,所以很少有人把關注點放在這兩個部門上面。
而金萬,他的資歷的確夠老,而且他的年紀也是朝堂中最大的,可他自考上進士後就一直在翰林院任職,三十來年了,一直沒挪過窩。
默默無聞的,要是秦信芳不提,他們幾乎都要忘了朝中還有這樣一位二品官,畢竟,他上朝通常都是打醬油,站在那裡發呆,除非有涉及到翰林院的事務,不然不會插嘴的。
大部分人不明白秦信芳怎麼會推薦金萬,但少部分精明的人在下意識的閃過金萬的履歷時便不由一驚。
從政不到二十年就能從一小小翰林做到翰林院掌院,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嗎?
文官升遷向來艱難,大部分都是按部就班的一品一品的往上升,有的人光四品升三品都能花去十年的時間,這還是短的。
大部分人都卡死在四品上,終其一生都沒能升遷。
可是金萬卻能如此順遂,這說明什麼?
說明他不僅有本事,還有人脈,而且心智也不低,不然怎麼會在他們所有人都沒察覺的情況下悄無聲息的升到了翰林院掌院?
這次要不是秦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