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濡須之戰合肥之戰,大多以失利告終,即便後來的石亭大捷,也憑的是誘敵深入致勝,卒至王浚樓船下吳亡國前的八十年歲月裡,造成一種“敵不能渡江;我不能越淮”的格局,如果將原因單單歸咎於吳政權不思進取上,有片面之嫌,除了外線不擅平野作戰外,內部的心腹之患…山越問題久而未決也是重要的客觀不利因素。
山越,是聚居在江南山叢中的蠻夷部落,也就是《三國演義》內所述的東吳山賊,東吳匪患的猖獗透過宣城周泰救孫權事便可體會到,那一戰周泰身中十二槍,若非神醫華佗,堪堪送命,不光是周泰,幾乎所有的東吳名將都參與過從討山越的戰鬥,但看《三國志吳書》就有陸遜治會稽、呂蒙擊廬陵、程普討樂安、太史慈領海昏、賀齊伐上饒、呂範平鄱陽等,餘者在韓當、淩統、蔣欽、董襲、全琮等傳中也均可找到這方面記錄,而黃蓋更是一生的武功差不多全報廢在山越身上,因此孫權主政前期七八年間,外線用兵僅僅是對付黃祖的復仇行動,大部分時候都在做“分部諸將;鎮撫山越”的工作。演義三十八回內說到“東吳各處山賊;盡皆平復”,此話不確,其實山越問題根本沒有肅清,因為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的本性使然,這個問題的長期存在令孫權頭痛不已,是以他不敢傾全力外御。
《三國志吳書》有一卷是賀齊、全琮、呂岱、周魴、鍾離牧傳,之所以將這五人列在一起,也是拜山越所託,卷尾評語說得很清楚:凡此諸臣;皆克寧內難,綏靜幫域者也;而這五人同又是東吳中後期的骨幹之才,將這麼多的人才又使他們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剿治內亂上,而不能用於對外作出相當貢獻,吳政權為此的代價不可謂不菲。
呂布將江東大部分陸軍全都交給陸遜,讓他全權主持討伐山越的事宜,老將黃蓋做他的副手,呂蒙都督長江水師協助與他,呂範以宗正之身領揚州牧也在後勤上支援陸遜,後來的全琮、周魴、鍾離牧等將領都歸於他的麾下,全力討伐山越,山越的禍患漸漸平息,相當一部分山越精兵編入朝廷軍隊,對付其他的蠻族。
山越兵團和南蠻的無當飛軍合作,配上呂布軍中的精製弩箭,潛入山林,搜尋肅慎人的巢穴。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艱苦卓絕的戰鬥,終於徹底地消滅了肅慎人,只有數百名年輕貌美的肅慎女子保留了肅慎的血統,不過她們跟漢人的子嗣都只能是大漢民族,肅慎人的血統終將漸漸消亡。當然這些肅慎姑娘嫁給漢人之前,要好好地洗刷她們身上沉積多年的豬油。(未完待續。。)
第853章 平定高麗半島
在這一年時間裡,呂布本人領兩萬禁衛軍回到洛陽,派張飛、顏良、文丑諸將領五萬人馬支援太史慈攻打三韓,留張遼都督八萬大軍在外圍堵住每個山路出口,時不時進山掃蕩一陣子,務必把肅慎人清除乾淨,但張遼大軍大部分的時間則是督促烏桓人、扶余人、高句麗人以及轉移到這裡的服勞役的漢人罪犯,共計四十多萬人,共同開發這片黑土地。
這片黑土地位於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與三江平原廣大荒蕪地區,她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西部是松嫩平原區,嫩江從伊勒呼裡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雙水合流,東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區。黑龍江一瀉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烏蘇里江溫和恬靜,三條水脈在平原深處幽然相會,東流到海。
浩瀚的興凱湖依傍其旁,秀麗的完達山橫貫其中,平均海拔54米,萬分之一的坡降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這裡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因此,這裡有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
這裡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水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