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解釋道:“我與石廣元皆拜在水鏡先生門下,水鏡先生治學雖尊孔聖為首,亦尊兵家、墨家、道家、法家、農家,兼收百家,自成一道,吾從水鏡先生多習兵家、法家,而石廣元則多習墨家、農家,廣元曾言‘倉廩實而知禮節,流民隨黃巾賊暴亂,皆腹中空空所致,糧食足,無饑民,必定天下太平。’”
呂布不禁點頭讚許:“水鏡先生真乃教育大家,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才使門下群英濟濟。吾也頗為贊同石廣元之言,我大漢百姓最是知足,民以食為天,若得足食,誰會甘冒殺頭之險從賊?”
徐庶亦是點頭稱讚:“石廣元有此使大漢百姓足食之志,便苦讀《四民月令》、《汜勝之書》,潛心研究提高耕作之術,致力於提高糧食畝產。他曾說過‘若得朝廷器重,任我為大司農,則天下絕無餓殍。’其志若此,吾深感欽佩。”
呂布不禁想起後清和諧年間的著名農學家袁隆平教授,若無他老人家的水稻雜交技術,以後清**極致的吏治,絕無可能養活十多億人口,在那些專家教授裡面,大家只欽佩袁教授一人。看來,石韜石廣元便是東漢袁隆平,呂布心中那種敬仰之情悠然而生。
呂布不禁拍拍徐庶肩膀:“若非元直提醒,吾今日錯失一大賢。”
就在這時,石韜站起身來,衝徐庶喊道:“元直,請領貴客入我茅廬,我尚需忙碌一個時辰。”
徐庶只好帶著呂布走入石韜的茅廬,跟水鏡先生一樣,石韜的茅廬裡除了擺了《四民月令》、《汜勝之書》、《墨子》《論語》等聊聊幾冊書簡和一些農具外,空蕩蕩的,可謂家徒四壁。
呂布不禁暗自感嘆,自古以來搞農業科學研究的都是那麼窮,偏偏他們對漢民族貢獻最為巨大,反倒是那些官僚尤其是歷朝中晚期的官僚對漢民族貢獻簡直是負分,卻享受得榮華富貴,蒼天竟會如此不公。呂布暗下決心,以後絕對要大力扶植像石韜這樣的對漢民族真正有貢獻的人員,讓他們享受到的待遇配得上他們的貢獻,反倒是類似於袁隗那樣的官僚,會逐漸地被壓制到最低限。
過了一個時辰,石韜搓著手上的泥巴,走進茅廬,欣喜地對徐庶說:“《氾勝之書》裡曾說可用10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結大瓠,我原本不信,便按照書中所載,做了驗證,果不其然,結成了大瓠。我便想到,嫁接之術可否用在其他瓜果上,便摸索了半天,已經嫁接完成,只等開花結果。”
呂布不等徐庶介紹自己,連忙上前,伸出雙手,不顧石韜手上的汙泥,緊緊地握住石韜的手:“廣元,可願跟隨我前去冀州就任司農從事,教民稼穡?”
第71章 詭異的客棧
石韜吃了一驚,這個時代計程車子們也不習慣後世的握手禮,忙把手抽開,皺起眉頭問道:“敢問貴客尊姓大名?”
呂布看得出來這位醉心農業技術的漢末袁隆平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耕足食田”,很有可能沒有聽說過自己,便詳細介紹道:“吾乃鎮北將軍兼冀州刺史領光祿勳,九原呂布,字奉先。吾原從幷州刺史丁原大人,任丁大人麾下主簿,後隨丁大人入京勤王誅滅十常侍,在十常侍之亂中誅殺數位中常侍,救得太后、天子、陳留王,被太后任命為光祿勳,後轉鎮北將軍兼冀州刺史,仍領光祿勳之職。吾在洛陽聞聽水鏡先生、孔明先生、元直、奉孝、廣元大名,特來邀請各位去冀州一展英才,水鏡先生、孔明先生、元直、奉孝都已經答應吾之邀請。吾甚為同意廣元的‘倉廩實而知禮節,民足食則天下安’的說法,已有招攬天下流民,收編黃巾餘賊,在冀州大興屯田,務必使得大漢百姓得以足食,少有餓殍。不知廣元可願意前來助我?”
石韜恍然道:“我這幾日到處都聽到呂奉先之名,原來便是閣下。閣下相邀,石韜本不敢不去,奈何這田中已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