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皮吹得有些過分,區區白紙坊只佔京城街坊的數十分之一,整個京城去歲各項稅收不足三百萬兩,憑什麼能有五十萬兩稅收?
“宋楠,你可不要信口開河,哪來這麼多的稅錢。”正德也是不信。
“皇上聽我給你算算賬,以我白紙坊開發接近完工的南一區為例,商鋪一百八十餘間,住宅六十餘戶,若盡數賣出,總價當在兩百萬兩左右,按三十取一的稅率,我宋家便要繳納近六萬兩的稅銀,這可是實打實的一兩不少的。商鋪賣出之後,商家經營店鋪還是要交稅,一百八十家商鋪,一年起碼兩萬兩銀子,也即是說光是這南一區便可一年上繳九萬兩。後面尚有六個區域是照著南一區來開發的,五十萬兩還是保守估計。待商家盡數入駐之後,每年固定的稅收便有十幾萬兩,這不是一塊為朝廷招財進寶的聚寶盆麼?”
“……”
“……”
正德和文武官員大眼瞪小眼,這賬是清清楚楚的算出來了,可一點沒誇張,按照宋楠的性子,沒準還少說了不少,如果一個小小的白紙坊能貢獻出這麼多稅銀子來,要是按照宋楠的說法,大明各地的商賈要是願意在各地置產購房,豈非財稅大增麼?
“皇上,您大概也明白了,大部分的稅錢是來自購置產業商鋪的大筆支出,但凡交易房產,便要按照總價交稅,這便是流通帶來的稅收。我之所以提出那變通之策,便是要商賈們拿出錢來消費流通,繁榮商業的同時,也可為朝廷帶來大筆的稅收。至於有人說我假公濟私,我都不屑於解釋什麼。君子愛財取之以道,我若從中獲了些利益,那也是我該得的,諸位侯爺伯爵諸位大人們家裡不都有生意麼?倒也不必罵別人貪財,先想想自己是否真的能‘君子固窮’再來說話。”宋楠笑眯眯的對著滿朝木頭般的官員們道。
第六零二章 或許是個辦法
大明朝的皇帝官員,又怎會知道在後世的某個國家大發展時期,房地產業成為了核心經濟支柱之一,又怎會知道眼前這個宋楠正是在那個年頭如魚得水的弄潮兒。
宋楠也知道,自己原封不動的將後世的辦法拿過來,也許並不合適,也許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但宋楠可以肯定一點,在短時間內如果能掀起一股小小的熱潮,讓有錢人能將家中囤積不用的金銀用於消費房產商鋪,會迅速的彌補大明朝財稅的缺失,這幾乎是肯定的。
當然宋楠不否認自己會從中獲利,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自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也同樣承受著血本無歸的風險麼?況且最終得益的還是朝廷,政策的放寬,流通的增加,必將帶來財稅的增加和商業的繁榮,這才是大明朝最需要的結果。
文武百官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僅僅京城白紙坊一處,便可短時間內貢獻出數十萬兩的稅款,那麼除了京城之外諸如南京、成都府等大明各地的大州大府也必將會引起置地購產的熱潮,想進入大城市經商居住的人還是挺多的,由此產生的財稅數字將成為一個天文數字,大家根本無從估算。
一片沉默中,正德緩緩開口道:“楊廷和,你覺得宋楠的辦法如何?朕覺得似乎是個好辦法呢。”
楊廷和謹慎的道:“聽上去確實不錯,如果都像宋大人說的那樣,財稅的收入或許會大增,對朝廷來說這是極為重要的。但臣總是覺得有些不太放心,因為臣無法預知其帶來的其他後果如何。”
宋楠道:“楊首輔不必擔心,其實根本無需擔心,朝廷大可設立專門的管理監控部門,譬如可在戶部設立房產管理司、控制其走向,管理各地圈地建設買賣之事宜;戶部課稅司之下可以設立房產稅收房專管房產交易稅收等等;在需要的時候,朝廷完全可以暫停此政策,這一切都視乎情形的發展而定。”
楊廷和心中大動,無論如何,宋楠提出了辦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