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祥、廣西提督陸榮廷被推為副都督。

安徽從10月31日開始,新軍就醞釀獨立,由於被推定的總指揮胡萬泰膽小逃走。後由江浙聯軍派兵護送孫毓筠到安慶繼任都督。後來孫又讓位於柏文蔚。

廣東於11月9日,宣佈獨立,原推定兩廣總督張鳴岐為都督,廣東提督龍濟光為副都督。張鳴岐化裝逃走,龍濟光向清政府請示;退守惠州“以待時機”。廣州人士從香港迎接同盟會會員胡漢民到廣州來,推舉為廣東都督,另一個同盟會會員陳炯明被推為副都督兼廣東全省總綏靖處經略、廣東北伐軍總司令。

四川在11月27日,宣佈獨立,獨立後出觀了兩個軍政府,在重慶的名為蜀軍軍政府,在成都的名為大漢軍政府。後來合併,在成都的稱為正都督,在重慶的稱為副都督。正都督為蒲殿俊。

福建11月9日,宣佈獨立,推舉第十鎮統制孫道仁為都督。

七、革命軍的擴編與清軍南下

七、革命軍的擴編與清軍南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不到三天的時間,就摧毀了清朝的統治機構,佔領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當時起義的革命黨人以及所聯絡的群眾,不過二、三千人的革命意志,與全國絕大多數人民的意志是一致的。因此武昌一聲炮響,即結束了清王朝267年的統治,建立民國,封建的帝王統治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武昌起義第二天,軍政府成立後即著手擴編革命武裝力量,準備迎擊###革命的清軍,乃以起義部隊為主,收編陸續歸順的清軍約五、六千人,並在武漢附近臨時招募工人、農民、學生以及退伍士兵。不到一星期即聚集了三萬之眾,擴編為五個協的革命武裝力量(協相當旅單位)

步兵 第一協統領宋錫全,後為蔣肇鑑

第二協統領何錫藩,後為夏佔奎

第三協統領 成炳榮

第四協統領 張廷輔

第五協統領 熊秉坤

騎兵 第一標統帶 劉佐國

炮兵 司令 姜明經

第一標 統帶 尚安邦

第二標 統帶 蔡德懋

第三標 統帶 柳伯順

工兵 第一營 管帶 李佔魁

輜重 第一營 管帶 孫宏勝

敢死隊一至三隊,隊長馬驥雲、徐少斌、金兆龍。

學生軍一標統帶劉繩武、管帶田化龍、趙土龍、餘子祥。這些武裝力量,都是侖促間編成的,雖然即時訓練,軍事知識還是很差,但是他們都忠誠革命,直往向前,不怕犧牲。

革命軍與清軍第一次交鋒。10月16日,清軍前衛列車載著王佔元一標向三道橋開來,被革命軍迎頭痛擊,火車上的清軍傷亡慘重,爭先向車外逃命,兩翼清軍亦向後退。革命軍與清軍第一次交鋒,打了一個勝仗。

10月22日,清軍在優勢炮火掩護下,一部渡過了灄水,革命軍左翼受到了威脅。革命軍多數士兵,不知道利用地形和工事,傷者又無人治療,給養、子彈也常補充不上,因此傷亡甚眾,不能支援,退到劉家廟之線。

革命軍總指揮張景良,原是清軍統帶,與鐵忠、寶瑛有親戚關係,歸順革命軍,由黎元洪的推薦,當上革命軍總指揮。由於指揮不力和有奸細歉疑,漢口軍政分府將張景良執行槍決。

繼任總指揮的炮兵司令姜明經,他以後城馬路華洋賓館為指揮部,召開了將領作戰會議,聽取前線的情況。在頹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