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被猜中了心思的楊改革帶著一絲尷尬,笑道:“…嘿嘿嘿,徐師傅倒是好眼光,能看出聯想些什麼,確實,聯在考慮這徐師傅所言,既然以前能夠開國子監納財,聯現在窮瘋了。也準備抓點收入什麼的。說出來。也就不怕徐師傅笑話了”楊改革對徐光啟這種人沒有什麼好隱瞞的,直直的就把自己心中的所想給說了出來。
徐光啟本以為皇帝會因為講面子,不願意承認這事,卻沒料到皇帝敢說,敢想,還敢承認,更準備做,一時間。準備好的“教育”皇帝的說辭。說不出口,把這話憋在心裡,轉而考慮皇帝的話來。窮瘋了?這皇帝還是弱冠的年紀,就說出窮瘋了的話。唉,這國事,已經艱難到了什麼程度了啊!徐光啟心直往下沉,喘噓跌容。”唉“臣本以為,臣對這國事之艱難有所瞭解,卻沒想這國事已比老臣所想的還艱難,陛下尚是弱冠之年。就如此唉”老臣就把這國子監的往事,給陛下說一說吧,至於,陛下是不是拿國子監斂財,老臣也就不再多做評論了。想這萬人讀書,也是我朝的盛事,只要加強教育,嚴加管理,想這國子監,必定可以為我朝培養更多的可用之才,也小們二是件壞徐光啟很快轉變了思想,雖然猜破了心思,但是,還是準備順著皇帝的意思,斂財就斂財吧,反正也是為了國事,又不是皇帝自己荒淫無度的花費去了,也是為了天下人。
這萬人讀書,說起來,也是培養天下更多讀書人的善舉,也不是什麼壞事。“好,快給聯說說。”楊改革迫不及待,這“教育產業化”根據歷史的經驗,明顯,是可以做大做強的一個產業,每年從裡面賺點銀子,也不過分。
“我朝國子監,最早可以追索到元至正二十五年,那時候,太祖置國子學,這時候的國子學,是改集慶路儒學而成,可以說是國子學的前身了””到了當吳堯年,太祖稱帝之時,就增設這國子學祭酒,這國子學,也就成了朝廷的正式官學衙門了
“當時政局初定,各方面人才急需,洪武太祖建立這國子學,確實為朝廷輸送了不少的人才,在當時,這科舉和貢舉,也就是這國子學,都被視為這正途,那時候,為內閣,為各部尚書,不少都是國子監出身,不似現在,只認科舉一途”
“太祖洪武八年,在中都鳳陽也設立了一座國子學,洪武十五年,這國子學就改成國子監了。後來。這成祖永樂元年,就設立了這北京國子監,永樂十八年,改北京國子監為國子監。自此至今,這就是國子監的由來。其實,這國子監,也是沿用。古已有之,也不是我朝首創的。”
徐光啟不愧是本活字典。很快就把這國子監的來歷,說了出來。楊改革聽得有味,對這國子監的歷史有了新的瞭解,這對於自己搞這個“教育產業化”可是很有幫助的。否則,日後和朝臣們爭辯起來了。連這國子監的來歷也說不清,肯定是不行的,這就省去了查閱大量資料,歷史文獻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活字典的威力所在。”嗯,不錯,徐師傅果然是博學多才,接著說,後來呢?結果如何,怎麼又會增加到好幾千人就學呢?這是那年的事?收費情況又如何?”
楊改革已經等不及了。很想知道這是從什麼時候起,這國子監變成斂財的工具的,既然明朝歷史上已經有過先例,自己只要照著做就是,那些朝臣也無話可說,這以前行,為什麼到現在就不行了?難道這大明的皇權,隨著時間的流逝,能打折了麼?
“至於國子監後來是如何有幾千人就讀的?說起來,也是和朝廷的財政有莫大的關係的。到了景泰四年,國庫空虛,無力賑災。也就開了納貢。出八百石的米於幾處地方賑災,就可以入監一人,且不限身份,這就是最早的,因為朝廷賑災而可入監的先例”
聯,楊改革心中狂罵,這是那個穿越者出的主意,這種用功名換賑災的主意,不是常常在什麼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