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氣的樣子。
「我聽說是玄陽先生主持,你知道玄陽先生嗎?就是山上那道觀的觀主,很是有名……」
楊珉一向是個話簍子,還有些愛賣弄,好容易得來的訊息,帶著點兒給鄉巴佬科普的傲氣就說出來了,紀墨認真聽著,聽到這有名有姓的玄陽先生,心中不由一動,這位會不會就是王子楚呢?
城中他已經都打聽過了,並沒有什麼出名的畫師是姓王的,或者說這時候的畫師還遠沒有藝術家的尊位,並不被人看重,專職從事這個的幾乎沒有,多數都是兼職,還都是讀書人才有這樣風雅的愛好。
再就是一些出於興趣的貧寒人士可能會在沙地上拿著樹枝畫兩筆,可也不會為了這種無用的興趣愛好投資紙筆花銷,所以也不會在大街上見到什麼賣字畫的。
知識的壟斷體現在那些平民連看到字的機會都少,大街上很多招牌幌子,都並非文字,多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簡筆畫線條,或者乾脆就是自家賣的東西,掛出去一個,當做牌子了。
乍一看,很好看,但細細思量,便知道文字的普及率低到根本不必寫招牌,看得懂的人未必親自去買東西,都有下人代勞,看不懂的人,都看不懂了怎麼也不可能進門的。
如現代買東西那種進去逛逛,逛逛不買,在這裡若是有人做了,都是要遭白眼的。不買何撩?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了。
大多數人也沒什麼閒散的時間去做這種白逛的事情,都是有明確的目的才進鋪子,進了多半都會買,這方面也跟資料匱乏有關吧,想要貨比三家,也要三家的貨有差別才行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