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軍,使殷國再現太祖時繁榮昌盛、威甲四海的盛況。
相同的理想與抱負,使他身邊凝聚了謝朗、陸元貞、徐烈等一干熱血少年,也使方道之、德郡王等憂國憂民的重臣儒士對他另眼相看,暗中扶持。
三年前領兵出征,他毫無皇子的驕奢之氣,與士兵同甘共苦,戰鬥中身先士卒,曾經三天不吃飯、十天不卸甲,取得了關鍵一役的勝利,在軍中威望日隆。
裴無忌和元暉都是貧民出身、經過血與火洗禮的勇將,他們渴望成為彪炳史冊的一代名將,渴望收復在“楚王之亂”時被柔然趁亂侵佔、後又淪為丹族鐵騎之下的北面疆土,更渴望有朝一日能平定南方諸賊。而這些,都需要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明君。這樣的原因,促使裴無忌和元暉都投入了平王麾下,成為了他的得力干將。
唯有孫恩,出身於較為富庶的寧朔地區,他更多考慮的是如何維護寧朔軍的既得利益,所以他表面遵從軍令,背地裡卻屢有掣肘,始終與平王一系保持著不冷不熱的距離。
平王三年征戰,將丹軍趕回阿克善草原,是數十年來殷軍從未有過的赫赫戰績。他深知“功高震主”,回京後第一件事便是交出虎符,之後謹言慎行、如履薄冰,卻仍免不了被人暗算,讓景安帝起了猜忌之心。
此番裴無忌“謀反作亂”,景安帝嚴斥平王,令其禁足,又急調孫恩的寧朔軍北上,再將元暉後撤至靈州,其間用意不言而喻。
若不查清真相,替裴無忌洗清“謀反作亂”的罪名,牽連之廣、影響之遠,不堪設想,更有可能令平王的雄心壯志和多年經營毀於一旦。
平王思忖再三,別無他法,便道:“就是不知道小謝願不願意走這一趟?”
他話音剛落,密艙的夾板被大力頂開,謝朗滿頭大汗地鑽出來,雙眸中閃著熠爍的光芒,大聲道:“我去!”
謝朗此番北上,與隨平王出征時的意氣風發截然不同,為防露了行跡,他易容成了當初護書時的江湖青年模樣,風餐露宿,揮馬揚鞭,中秋這日便趕到了漁州。
幽州知府張保同時主理十府事宜,漁州也在其管轄範圍之內。神銳軍反出漁州後,張保便調了府兵進駐漁州,其間有人趁亂打劫,打砸搶燒,無一不及,許多無辜平民死於流矢亂刃之下。
漁州北境苦寒之地,往年九月末十月初才會下雪,可到了今年,竟然中秋前便下了第一場大雪,雪虐風饕,漁州城內一派蕭條冷肅。
嚴峻的局勢、反常的天氣,令謝朗憂心忡忡,但也只得趕在黃昏前出了城,頂著肆虐的風雪,往西北面的大峨谷趕去。
這一日雪越下越大,狂風捲著雪粒,打得人抬不起頭來。三年北疆作戰,謝朗從沒見過八月便下如此飛雪,累累史實掠過腦海,縱然恨不得即刻插翅飛往大峨谷,他仍決定繞道,先往東北面的燕雲關一行。
經過漁州時他已打探清楚,駐守燕雲關的仍是自己的舊部下唐儼。他束緊雪氅,在關門外伏到入夜,終於覷準時機,鑽到運送柴炭的推車下,潛進了燕雲關。
熟門熟路,謝朗施展輕功,很快到了唐儼的窗下,聽出屋中再無旁人,以暗號輕輕叩響了窗戶。
唐儼急忙開窗,謝朗跳入房中,唐儼先是一驚,繼而如同見到了大救星一般,喜道:“謝將軍,您來得太好了!”
“到底怎麼回事?”謝朗單刀直入。
“末將也不清楚。”唐儼道:“末將一直駐守燕雲關,前兩個月,兵部對前線將領屢有撤換,換上來的大多是弘王或雍王的人,末將便感覺不對勁,還悄悄去信問了問裴將軍,裴將軍回信,只說讓末將堅守燕雲關,其餘的不用管。結果沒幾天就聽到訊息,說神銳軍謀反作亂。因為涉及謀反的罪名,末將也不敢派人去大峨谷,怕被抓住把柄,反倒誤了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