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仁瞪他一眼,不過還是跳下馬來,向著鍾顯指的方向走過去。
這邊的田地是軍田和民田雜處,千把畝無水的旱田,要一直走三里多路,才有一條膠河的分流小河,近水的田都不算好,所以沒有大軍頭來搶,也沒有大士紳來兼併。
張守仁把所有田主都僱傭了,從秋天起到明年收成之前,按月領銀子。每戶人家是一個月一兩銀子,到明年收成時,張守仁和田主一人一半的收成。
花銀子僱人種自己的田,這話說出來是要笑掉人的大牙,這事剛搞的時候,全浮山最敬服張守仁的人,也是說大人可能是因為糧食不夠,急昏了頭。
後來才知道,不僅是種田,還有不少雜活,這才慢慢把風聲平息下來。
就算這樣,人也是說不值當。這裡的田主都是幾畝地最多十來畝地的小田主,到收成時最多能分張守仁幾百斤糧,但每戶人家最少拿走他六兩銀子。
一石麥子四錢左右的均價,六兩銀子就夠買十幾石麥子了,怎麼算,都是虧本生意。
但張守仁是自有打算,買田的事他已經在進行,但這事不是說辦好就能辦好的,山東人口密度還算是比較大的,能開墾的土地基本上也是開懇了。
要買田,還要大片的莊田,這就得看巧不巧的正遇上人轉手,否則就只有等。
而且,萊州一府肯定買不到多少了,要往青州和濟南一帶去買了。
等買到大量莊田,到時候他會募集一些流民來屯田,要省不少銀子,現在這樣子,也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李老掌櫃,是你老在這?”
從夾堤一邊下去,就是田地,現在是秋播已經結束的時候,麥種都下了地,麥苗都沒露頭,還得過一陣子,麥子才出苗,然後到明年五月左右,才是收穫的時候。
這些地,十之**是種的麥子,也有小部份是種的高梁,小米,黍,都是一些傳統作物,北方剛剛興起,已經有人種值的玉米和番薯等外來物種,山東這邊還沒有人種值。
老百姓一般在這種事上是保守的,很多外來物種在證明它的產量之前,百姓是不會貿然種值,除非是原本就種不出什麼的邊角料地,種點試驗看看。
不幸的是,現在這些外來物種還沒有表現出其應有的價值,玉米雖然耐旱,但現在平均畝產不到百斤,甚至只有四五十斤。
番薯的平均畝產也是極低,根本不能和後來千把斤的產量相比。
第二百四十一章 田間(3)
一直到清乾隆年間,玉米和番薯才在中國北方完全推廣開來,種值經驗解決了產量低的問題,中國人口也在那時候開始暴漲起來。
幾個人影,是從麥田另外一端迎過來,都是打著油紙傘,腳上穿著靴子,所以在雨地裡頭,也不怕泥濘。
隔的老遠,張守仁就是認出了一個鬚髮如銀的老者,身量高,有點發福,不是老李掌櫃又是誰?
“呵呵,國華眼神真好。”
“是啊,年輕後生嘛。”
“我們快些迎上去吧,這位陳先生,也請一起吧。”
幾個人說笑著,一起向張守仁這邊迎過來,說話間,言詞也是十分隨意親和,也就是老李掌櫃和寥寥的幾個人,能這麼和張守仁極親厚的說笑。
“原來還有東主在。”
利豐行的秦耀祖剛過四十,身量不高,不胖不瘦,眼神中滿是精光,是一個精明到極致的人物。
山東人都厚實的多,能在生意上和江南一帶的徽商,還有北邊的晉商打一打擂臺,甚至不在其下的,也就眼前這東主和寥寥幾個人。
對這樣的商界□□,張守仁也是佩服的。他不象明朝的人,明明想銀子想的瘋迷了,嘴上還要說幾句淡話,甚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