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
大量的兵馬在接到命令後都是急行軍趕路,在張守仁抵達臨清前後的時間,整個膠州到浮山一帶已經成了一座大兵營。
原本浮山千戶所所在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浮山軍真正的核心所在,正式成為這一場大排程的核心區域。
“老營”,很多浮山軍人就是這麼稱呼這個地方。在它的中心地帶是一座大營,足可容納近三萬人在此操練和駐紮,當然,現在是沒有這麼多,大約有五六千人正常駐紮在此。
在它的南方,方圓二十里的地方全部歸了將作處,將作處下光是一個火器局就佔地近十里了,火炮,火銃,還有各式的火器,每日都要演練試操,每天從早晨到天黑前,方圓幾十裡的地方都能聽到轟隆隆的炮聲不停的響著。
更南一些,就是鹽場和煙場等各式工廠,在東南方向是原本的張家堡和幾個海邊軍堡所在之處,現在它已經成為岸防區和倉儲區,從南方運來的貨物有不少就在這裡放置,也有不少在海對岸的靈山衛儲存,水師現在主力移到登州水城安營,還有一部份留在浮山做近海防禦力量。
岸防工程已經搞了幾年,火器局失敗的試驗品多半都在那些永固炮臺裡頭擺著。大量的炮彈和硝璜可以保證很少有人能在海上打浮山的主意。就算是在北方海盜肅清的前提下,張守仁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浮山外海的防禦……危險的敵人不僅在遼東,也來自於海上。
在這一切的最核心地帶,就是軍營北端,也是家屬區的南端的一塊地方。
整個浮山的軍政軍令軍需等一切的核心部門的總部,皆設於此。
在這一小塊核心區域裡頭,最核心的當然是張守仁的節堂所在,坐議事大廳到會客廳,沙盤室,中軍處的侍從室和待客室等等,說起來只是節堂所在,但實際上有五六十間屋子,一切供應設施齊全,這是在張守仁離開浮山往湖廣時開始修築的,到現在還沒有為它的主人服務過一次。
在節堂的左手方向,也是一幢環環相扣,由五六十間房舍組成的營務處。
書記局檔案局屯田局民政局……各局一字排開,放眼看去,到處都是熙熙攘攘來往不絕的穿著各色服飾的吏員和官員。
大明一共是兩萬文官和五萬吏員,其中原本就有相當一部份服務於軍伍。但和明朝很多失敗的制度一樣,軍伍之中的吏員肯定是遠遠不夠用,根本負擔不起軍隊日常事務的管理和協調。對這些,文官肯定是無所謂……原本就不想叫軍隊能夠自行其事,負擔不了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但不管別處如何,張守仁對吏員的使用已經堪稱各大軍鎮之首。
正式的不入品流,但有高薪,同時也擁有榮譽的吏員就有五千餘人,當然,這五千餘人不光是服務於浮山軍人,而且也是和地方上的很多投入有關,比如屯田和民政這兩個大局就用了很多吏員。
吏員之上,則是六品以下到九品的官吏,這是入流品的,需要吏部備案的官吏,包括經歷司的經歷和倉大使,再到司吏和典吏等等。
光是這些人,就足有數百人之多,每次報上去吏部的官員都是腦仁疼,好在張守仁做人大方,不因為薛國觀就不捨得花錢,銀錢只管散漫使去,官吏都分散在十幾個衛所的經歷司之下,這才使得浮山文吏系統不僅有沒品流的小吏,還有大量的穿著朝廷正式文官袍服的官員。
這樣才能收攏人心,並且服眾。
當然還不止如此,鍾顯這個最早效力的財稅吏生生被保舉成了朝廷的正式官員,並且成了即墨的正印堂官……當然,鍾大令一天也沒有在即墨呆過,整個即墨全是在浮山各處局的統管之下,沒有大令坐堂,一切也都是井井有條,紋絲不亂。
營務處的核心地帶就是被稱為“花園”的地方,也是院子的最深處的一座小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