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廝的部隊,其實是徐光啟和孫元化的心血,花費了明廷大量的銀子和物資,結果現在卻成了清軍佇列中的一員。
這些火器部隊,源自孫元化為登萊巡撫時接受的徐光啟的命令而開展的試驗。精心打造火銃,以西洋技工為主,中國匠人為輔,孫元化親自監督,打造的火炮和火銃都是十分精良。
同時,訓練是以葡萄牙人為教官,甚至還有一小隊葡萄牙人的僱傭軍。
西式鑄炮和火銃造法,西式操練,這一支軍隊,其實是明朝擺脫自己舊有火器格局,全盤向領先自己的泰西諸國靠攏的一次嘗試。
在行將成功之時,被孔有德反身一刀,狠狠紮在心腹之間!
登萊兵變,明軍失去了一支可以策應遼西戰場的強兵,同時也失去了改革火器部隊的最後的一次良機。
而相反,清朝一方卻得到了優秀的將領,有經驗有戰鬥力計程車兵,更重要的就是鑄優質大炮的匠人和技師也被帶過去了。
此時此刻,這些漢奸帶出來的軍隊,在隆隆鼓聲中,向著自己母國的軍隊,擊鼓前行!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1)
第三百二十二章大炮的怒吼
等行進到二百步左右時,兩軍陣前,是一片詭異的景像。
兩邊的騎兵,都是緩緩行進在最後,這一場大戰,騎兵們看來都是打定主意,不要輕易浪擲為好了。
在清軍一方,蒙古兵向來不願硬碰硬,替別人幹活叫別人摘桃子的事,那是打死也不會幹的。在明軍一方,則是張守仁覺得不必要把未來的重騎兵的好苗子浪費在這樣的戰事裡頭……他早就認了出來,對峙的清軍大半是漢軍,小半才是女真,騎兵則幾乎全是女真……打這些人,把未來的好苗子折損了,他心疼。
他忍著不說,只是存心叫部下接受這一次的考驗。對面的漢軍雖不是女真,整隊也是磕磕絆絆的……但不足以小視他們,這年頭的軍隊,整隊行軍就是這樣,哪怕是女真如果是整隊而前也是一樣的結果。
只有在衝鋒的一瞬那,萬軍向前,彼此以命相搏時,對軍陣的調控,節奏的掌握,軍士在戰場上接受指令的能力,不利局面下的反應,當然,還有體能,技戰術的水準,這些相加起來,才是一支軍隊強弱的綜合標杆。
清軍在等,他們是火銃手,排出來的陣勢就是老祖宗神機營留下來的有名的三疊陣。有前軍正兵,有左右兩翼,又有中軍和預備隊,每翼有前隊,中隊不等的縱隊。
這支漢軍,是有樣學樣,把這三疊陣擺的象模象樣。
這樣做戰,當前行與敵兩百步以內時,前隊和中隊不動,後隊迅速趕上,排在前列之前,持槍預備,準備迎擊。等敵軍來到百步之內時,進入了火槍的有效射程,然後就是將旗揮動,擊鼓為號,前列將士開火,然後中隊接上,然後便是後隊接上。
這就是大明早年時神機營橫行沙漠的三疊陣,小日本的那個什麼三段擊,吹的神乎其神,其實落後明朝二百年,實在是不值一提,就倭國那戰爭規模,騎兵的水平,和當年餘勇猶存的蒙古騎兵更是沒得比,大國與小國之間,差距那是全方位的。
在這三疊陣的使用時,也就是戰鬥過程中,三隊的位置是要不斷的調整變化和迴圈的,廝殺的時候,也是要休息和調整交替進行,戰鬥時人的體力和精神消耗的特別快,三疊陣也是有利於調整這些。
當然,控制和把握這些,原本就該是將領的責任。能把這些控制好的,便是一個合格的將領,要是出神入化,指揮如意,自然便是一時名將。
能排出這個陣列,說明孔有德在遼東也沒有閒著,他在登州學的是西洋操法,也就是葡萄牙人教的東西。但孔有德沒有吃透,什麼當時流行的西班牙方陣,瑞士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