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7部分

張世福領副將居中坐鎮。

從谷城到襄陽,一般的貴人是從水路走的多,張守仁與內衛二百餘騎卻是風馳電卷般的沿官道行進,沿途所過村落,一看到張字旗號與眾多的將旗之時,不論他是否能看到,村中不分男女老幼全村盡數出來,遙望而拜。

論說起來,張守仁放賑數次,多半是針對勳西一帶的山民為主,那裡的百姓太過困難,頗有衣食不給之憂,張獻忠等人在山中潛伏時,山民多助賊而不助官兵,官兵紀律太壞是一大原因,更重要的就是各營義軍經常在山中放賑,山民得其資助而存活,是以幫賊而不助官兵。

為了扭轉局面,張守仁帶頭放賑,其餘軍鎮或多或少也放了一些,這樣一冬下來,最少有十萬人因為張守仁而免受飢餓之苦。

在谷城四周,受賑的饑民也不少,或許在那些恭謹參拜的身影之中,便是有受惠的百姓列身其中。

中國人在此時尚且保有最古老的傳承而未遭破壞,受人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樣古老的信條信奉的人尚且是人群中的多數,張守仁在谷城這幾個月來的所為替他獲得了十分良好的形象和完美無暇的名聲,從一群群長揖而拜或是下跪的人群之中,便可看到人心之向背了。

到十九日傍晚時分,張守仁一行方趕到樊城水關,由關入城,見是榮成伯徵虜大將軍的旗號,守備城關的官兵不論是將領或是普通士兵都是在第一時間跪了下去。

“大將軍!”

幾乎是同一時間,所有人都是一起以這樣的稱呼,向他們心目中這個時代大明軍人的傳奇和代表人物問安。

榮賜伯爵和大將軍號之後,張守仁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大明官兵的代表和旗幟人物。理論上他夠資格指揮任何一鎮的兵馬和節制所有的在他管轄範圍之內的武將,除非這個武將奉到更高層次文官的指令為止。

他的金令箭,在詔旨上可是說的明明白白可以節制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員,包括巡撫這樣的地方大吏在內!

“大家起來吧,不需行如此大禮。”

其實甲胃在身的話,對校閱的天子也就是行半跪禮就行了,現在大夥兒的表現如此出格,看來也是叫張守仁身上的光環給震懾住了吧。

五十年來首獲封爵,五十年來唯一大將軍,二十年來唯一對東虜斬首最多者,十年來一出手就格斬張獻忠……

這一串串的成績確實有點兒過於耀眼了,這麼想起來,加上張守仁過於年輕的年紀,崇禎對他有一點不大放心,甚至必須在湖廣這裡放一顆釘子,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吧。

只是按張守仁對崇禎的瞭解而言,這位皇上可不是那麼容易放心的人啊,楊嗣昌請奏調張守仁,在節制方面崇禎肯定信不過了,只指望一個方孔昭能制約在名義上可以制約他的徵虜大將軍……這繞口令有點兒暈,而且效果肯定指望不上。

張守仁晃晃腦袋,暫且不想這些煩擾之事,而是專心致志的駕馭戰馬,從這些崇拜自己的軍中之中縱騎而過。

四周城頭上也是有不少腦袋露了出來,楊嗣昌到任之後,跟隨他南下的京營兵馬也有不少趕赴襄陽,充實襄陽一帶的防禦和軍力,此時的襄陽城已經是一個軍事重鎮,兵馬眾多而防備森嚴,城頭上旗幟招展,隱隱可見刀槍劍戟閃爍的寒光,令人望之而生畏。

只是這一切在張守仁面前似乎根本失去了驕傲的根本,城頭上人頭攢動,不少京營將士還是在年前趕至襄陽的,從京師到襄陽兩千里路,他們還是幾個月前就出發,以平均每天二三十里的速度趕過來,最快的也是兩個月的時間奔波在路上。

等他們趕到的時候,一切似乎都已經結束了。

奉命南下的也是京營中的精銳了,將士束甲率極高,不少都是甲葉外露的京營甲胃式樣,加上紅色襯裡,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