僉事的腦海中響了起來,並且是連串的,不停止的,毫不留情的在他腦海中炸響起來。
他的二甲第十七已經是科場中的高名次了,明朝規矩,官員見面就要探底,先問科名,然後才問官職,科名是問哪一科,在前的是前輩,然後再問名次,如果科名在前,名次也在優,就算官職落後,一樣可以上座。
這就是規矩,打不破的規矩。
一甲頭名,狀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
每一科的狀元都留下得中的文章和名字,百年之後,提起大明各科的頭名狀元,仍然是有不少人能背的出來,並且津津樂道。榜眼雖然弱一些,但說出來怪,狀元當上閣老大官的鳳毛麟角,可能狀元都是把精力用在學術上了,但榜眼和探花,卻是出了不少閣老和尚書級別的大官。
萬曆年間有榜眼有多少,現在仍然在世上的有多少,不必多想,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李僉事現在才明白自己的不安感在哪裡了。眼前這個老人,雖然鬚髮如銀,但“鐵面劍眉,須鬢戟張”的特點,豈不是仍然保留著?
“大約李大人已經知道老夫是誰了吧?”孫承宗掀開自己下巴上的長鬚,呵呵笑道:“然後就是十年翰林,蒙光宗皇帝不棄,叫老夫侍讀講學,然後又是教了一個皇帝學生,老夫此生,曾兩為帝師,也真是僥倖,慚愧啊。”
知道眼前這個老頭就是曾任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遼東經略,並且被授給少師的兩代帝師,眼前的李僉事已經撩起衣袍下襬跪了下去,在他身後,所有剛剛出口侮辱孫承宗的隨從們都是目瞪口呆,不少人張大了嘴巴,猶如一隻只雨天被雷劈過了的蛤蟆,一時間,都是呆滯住了。
“叩見閣老,請閣老恕下官不恭之罪!”
哪怕李僉事再有傲氣,在孫承宗這樣的名臣儒臣面前,仍然沒有他保留絲毫傲氣的可能……兩者的地位,實在是相差的太遠太遠太遠了!
“請起,請起。”
孫承宗情緒倒是很好的樣子,微笑著道:“不知者不為罪,老夫也是聊發少年狂,與李大人相戲耳,但請勿怪。”
“不敢,閣老言重了。”
“不說此事。”孫承宗收斂了笑容,正色道:“與君相戲,不過是勸阻汝不要著急。張守仁少年心性,適才離去確為無禮。不過老夫在此,可保他不是有意冷淡和無禮,你既然遠途而來,何必盛氣離開?豈不有失來意,為官者,當以大局為重,適才你自言之,現在老夫再說一次,請務必牢記。”
換了別人,就算是顏齊祖這個山東巡撫當面這麼說話,李僉事也是能拂袖而去,但孫承宗這麼說話,他也只能老老實實的聽著。
這就是牌子大,資格老的好處。
“好吧,既然閣老這麼說,下官就在此等候便是了。”
雖然並不是那麼服氣,但李僉事的心氣好多了。堂堂前帝師閣老都在這裡挨凍喝風,他還有什麼可抱怨的?
至於孫承宗為什麼在此,一想也明白了,首先孫承宗對武將不僅沒有以文制武的那種骨子裡的傲氣,相反,老孫頭是文官大佬裡最支援武將的一個。
他是提議“重將權”,反對“將從中御”,其□□觀點就是:“今天下當重將權,擇一沉雄有主略者,授之節鉞,得自闢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見沾沾陵其上。”
這說法,簡直就是振聾發聵,也是張守仁最佩服老孫頭的地方。
按老頭的說法,當時的明軍就是“兵多不練,餉多不核,以將用兵而以文官招練,以將臨陣,而以言語官指發,以武略邊,而且增置文官於幕府,以邊任經、撫,而日問戰守於朝……”
就是說,不練兵,不核餉,文官在朝對邊事根本不懂,但卻喜歡指手劃腳,以小見陵於邊將之上而沾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