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0部分

李鑫和張德齊是全家家小都搬到了浮山,張德齊的岳父全家則返回了德州,山東地界早就太平,岳父一家自然不會隨他到浮山這個對德州人來說是偏僻的地方來。

剛到沒幾天,但這兩個文士已經適應了浮山的生活節奏,每日早起,與軍官和士兵們一起鍛鍊身體,然後到營處務接受一天的安排,如果沒有特別的事務他們最近的任務就是跟隨張守仁,一則算是張守仁在態度上的一種尊重,他們代表著從濟南一帶剛投效的文人,上來直接就分配到下頭,會有輕視人才之嫌,二來跟在身邊一段時間,可以叫這兩人在中樞最高的角度俯視浮山,對將來辦事行政的眼光和角度也有不小的幫助。

除了這兩人外,還有幾個文吏中的佼佼者也是被張守仁帶在身邊,想法也是一般相同。

從大營這裡出發,一路向西,春風和暖,陽光也是十分熾熱,隱隱然已經有了夏天的感覺,而看道路兩邊的田地,麥苗早就抽穗,沉重的麥穗在風中輕輕搖擺著,麥杆累的半彎,整畝整畝的麥苗,俱是如此情形。

張德齊的騎術不佳,但從濟南一路騎行到浮山,此時也將就能策馬騎行了,看了一陣,對李鑫喜道:“李會辦,浮山的麥田怎麼是這般模樣?”

他們從濟南到浮山,前幾天忙著安置家小和熟悉情況,這外頭的情形,還真的是剛剛發覺。

張德齊的稱呼也是改了,投效之後,在昨天才有正式的任命下來,李鑫有舉人的身份,任營務處會辦,張德齊是秀才,在浮山也是少有的有功名在身的人,所以任了營務處的幫辦一職。

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2)

雖是會辦和幫辦,但兩人並沒有具體的職掌,並沒有兼任某局,比如鍾榮,就是會辦兼屯田局和書記局兩局的主辦。

“叔平,你看麥田裡田壟邊上,似乎是有塘泥的殘跡?”

李鑫也是不敢肯定,不過張德齊看了之後,便是用肯定的口吻道:“是塘泥……我想起來了,大人提起過,去冬年前和年後,曾經發動過萬壯丁起塘泥施肥,現在看來,這麥子長勢如此之好,應是施肥之功。”

“肥力夠,還有這大大小小的引水渠,水是夠了。”

“還有不少水車。”

“看這裡似有撒過灰粉,應是除蟲之用。”

“這些不過是普通旱田,換在濟南,畝產是一石半到兩石間,就算是好年景了。現在看,似乎遠遠不止……”

“以弟估計,是在四石到五石之間。”

這個數字一出來,兩個濟南來的讀書人都沉默了下來。當時天下最為肥沃膏潤的土地無疑是在江南,特別是松江蘇州一帶,國初時候,天下七分之一的本色賦稅都是蘇州一府繳納,蘇州松江一帶土地之肥沃,由此可見一斑。

而現在這時候,江南的土地多種值桑樹或棉花,糧食反而是產的少了,糧食產量最穩定的地方反變成湖廣一帶,湖廣熟,天下足,這諺語便是當時情形寫照。

而湖廣也好,江南也罷,一畝地最高產可達六石以上,按一石百二十斤來算,就是七八百斤的產量。純粹的粳米有這個產量,除了後世有化肥農藥可以再提三四百斤左右的產量外,幾乎無可再增長了。

山東這裡,水土之利遠不及江南、湖廣,河流較少,旱田多,近水田少,肥料不足和引水不便都妨礙了農業發展,在膠州這裡,平均畝產也就是二石,一年兩季,百姓收成不到五石,換算成銀錢,按崇禎年間的平均物價來算,也就是三兩銀子。

當然這還是理想狀態下,沒有減產或是絕收,然後還得上交主四成到一半的收入,再有種種的勒索和勞役,山東這裡已經算是好地方,沒有大規模的流民出現和造反,換了天災不斷的西北和河南,不造反就只能活活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