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0章 世家之間的明爭暗鬥

見皇帝臉上有些不悅,劉焉哪怕是在不爽,念及同為大漢宗親的份上,也只能解釋起來。

“這不是當兒子變得出息了,宗正這個當老子的,自然是高興壞了。”

“此乃人之常情,還望陛下莫怪宗正殿前失禮之罪!”

劉宏聞言點了點頭!

這些日子裡,在大儒董仲舒的安排下,劉徹孝悌之名已經傳遍了洛陽。

要知道,大漢以孝治國,孝是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國家安康之本,在古代社會,任何法律、道德、風俗,都大不過一個“孝”字。

漢太祖高皇帝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96年,劉邦下求賢詔,令從郡國推舉有治國才能的“賢士大夫”,開漢代察舉制度的先河。

到了漢武帝時期,劉徹採納儒家掌門人董仲舒的建議,於元光元年下詔郡國每年察舉孝者﹑廉者各一人。

不久之後,這種察舉就通稱為舉孝廉,併成為漢代察舉制中最為重要的歲舉科目,所謂“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漢代政府官員的重要來源。

而孝廉則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

正是因為前人的鋪墊,使得孝文化,成為了貫穿兩漢的普世價值觀,想要當官你得孝,想要出名你得孝。

甚至,你若是遇見劫匪,只要你說你是個大孝子,一般的劫匪都不敢動你。

就比如牽招,他十餘歲時為同縣樂隱的學生,中平年間,樂隱為車騎將軍何苗長史,牽招仍跟隨直到學成。

十常侍之亂後,何苗、樂隱被害,牽招與樂隱門生史路等人,冒著危險收斂樂隱屍體,載其還鄉。

在路上遇到山賊,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牽招垂淚懇求,山賊覺得他是個有義之人,放他離去,由此牽招聲名鵲起。

這就是大漢如今的現狀。

可以說,在大漢王朝,評論一個人的品行,那麼孝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

哪怕是皇帝死後的諡號,都得加一個孝字進去。

就比如現在,跪坐在雲臺閣的劉徹,他前世的諡號就是孝武。

而他前世的孫子,漢宣帝劉病已,他的諡號是孝宣。

而名聲不好,被後人所看不起的漢靈帝,他的諡號同樣是孝靈。

不僅如此,至今仍在華夏傳頌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一半的故事發生在兩漢時期,由此可見孝文化,在大漢有著何其恐怖的影響力。

遠的不說,就拿近的來說,如今名聲在外的袁紹,不過是一介庶子出身,因為為繼父、繼母相繼守孝六年,從而聲名大噪,擁有了與嫡子袁術爭鋒的資本。

如果不是現在的袁術,已經被楚莊王的靈魂佔據,使得他的聲名受到袁術的壓制,如果還按照歷史發展的話,恐怕他的聲名還會達到更高。

劉虞也知道,自家孩子確實是孝順,只不過,這個孝順是體現在自己已故髮妻身上,為此,他從一個紈絝子弟,變成了一個想要金戈鐵馬,征戰沙場的名將。

“卿家教甚好,有如此孝悌子孫,當為漢家之福!”劉宏高坐正首一方矮几後,便打量著只有二十多歲的劉徹,眼中的欣賞那是絲毫不掩飾。

正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如果說劉徹是人中之龍,那麼自己的兒子就是人中之蟲。

一想到自己那行為輕佻,沒有任何氣度表現的皇子辯,劉宏就忍不住一陣火起,這小子身為大漢的皇子,一天到晚就知道追著那些宦官太監,要彈對方小東西,簡直就是……

一想到這裡,劉宏瞬間就不開心了,以至於茶水也不喝了,將手中杯子往矮几上一頓,這才將目光放到,已經快要睡著了太尉楊賜身上,隨後道:“楊公可還有奏?”

聽到劉宏詢問,原本還在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