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何嘗又不是,在安慰他自己。
他這一生無子,只有兩個女兒在身上,大女兒還體弱多病,縱然是眾多名醫進行診治,也沒有弄出來個結果。
所以,二女兒也就,自然成了他的希望,十分寶貝得很,可謂是一家人的掌上明珠。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突然跑到外邊去玩,他們自然是十分的焦急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人的女兒不是旁人,正是被王羽救下來的那個小姑娘,此刻,王羽正帶著他的女兒尋找自己的家。
由於王羽這次準備到太學官署去報名,所在將小姑娘送回家的時候,難免要路過了太學。
太學這個學府,最早由大儒董仲舒提議,漢武帝創立而成,當然了,其創立的地點自然是長安。
太學創立之初,裡面的學生僅五十人,後來規模漸漸擴大,到了漢昭帝時,又增至一百人,等到漢宣帝時,增至二百人!
漢元帝時,增至一千人;
漢成帝時,增至三千人;
後來,王莽透過禪讓的方式奪得大漢帝位,建立新朝後,為了吸納更多的人才,對太學進行大肆擴張,人數一舉過萬!
只不過,這種魄力看似已經不小了,但和東漢皇帝一比,就顯得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因為東漢的太學,足足有學生三萬餘。
而且,東漢建立後,太學自然也在洛陽建成,乃傳授儒家五經的必要之地!
《易》分為施、孟、梁丘、京氏四家;
《尚書》分為歐陽、大小夏侯三家;
《詩》分為齊、魯、韓三家;
《禮》分為大小戴兩家;
《春秋公羊傳》分為嚴、顏兩家。
共十四位博士,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皆為今文經學,古文經學雖然未立博士,但並不禁止學生學習。
這時,正在前面緩緩前行的王羽,突然發現太學門口,熙熙攘攘的聚集了大量的讀書人,他們都在圍著一塊塊的高大石碑!
有的人是在誦讀,有的人則是在左伯紙上抄寫,也有些人在爭論著什麼。
王羽好奇的張望了一下,發現他們是在圍觀一塊塊石頭,於是王羽仔細數了,發現這些石碑一共四十六塊。
而且,每一塊石碑上都刻有文字,王羽一眼就看出這是隸書,雖然他對上面的經文不是很瞭解,但是王羽畢竟是王家的少族長,家中最不缺的就是經典書籍,自然可以瞭解個大概!
透過觀察發現,這些石碑上刻的是:《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等儒家七經。
也就是《熹平石經》。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對人們校對版本、規範文字提供了準確的範本。
同時,也對其後歷朝歷代以經典文獻為內容的大規模刻石,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此外,石經精嚴端莊的字型結構,也是研究漢代書法的珍貴資料。
而且,熹平石經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印刷術發明前的一種圖書編輯出版活動,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一是訂誤正偽,平息紛爭,為讀書人提供了儒家經典教材的範本。
二是開創了我國曆代石經的先河。用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佈經文範本的做法,自漢代創例後,又有魏三體石經、唐開成石經、宋石經、清石經。同時,佛、道等諸家也刻有石經,構成我國獨有的石刻書籍林。
三是啟發了捶拓方法的發明。
捶拓技術,是雕版印刷術的先驅,因此,石經對印刷術的發明也有間接影響。
事實上,這東西有利於維護文字的統一,減少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