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3部分

現在,在陝西關中也到處都有賣鍋盔餅的。

另外一種乾糧是“饃”,即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饅頭”;是用發麵團蒸出來的。當然,平常沒有打仗的時候,官兵主要是吃麵條。陝西人至今有十幾種麵條的製作方式,據說要比其他省的人做的麵條好吃,這個雲錚倒只是聽說,他穿越前沒到過陝西,現在更沒機會,所以實在不清楚。

這個發麵餅做好之後,可以十天半個月不發黴,不變質,攜帶方便,隨時可以吃,而“饃”的保質期就稍微短一些,一般的情況下不到十天。因為“鍋盔”是烙出來的,水分少,“饃”是蒸出來的,水分大。

秦軍士兵將這兩種乾糧揹著行軍,一旦戰端開始,在長途行軍打仗的時候,就是以此為食,吃的時候只需要喝點水就可以了。隨時可以開飯,隨時又可以停止。如果是在戰場宿營地,可以幾天不做飯,只吃乾糧就行了。要是戰時有休息的時候,補充乾糧也很容易,一個士兵半天就能自己製作補充半個月自己所需的乾糧。並且不怕大家各自的乾糧弄混淆了,因為大家的乾糧是同樣的。

可能有人對這種乾糧能填飽秦軍的官兵的肚子,能經得起長期的行軍打仗這個事情理解不了;因為雲錚穿越前是南方人,對南方人來講,如果是米飯每次能吃飽,但沒有菜吃,雲錚自問要堅持半個月似乎並不容易。他只能自己給自己找理由:或許南方人吃東西精緻慣了,確實不如北方人“耐力”好。

這種乾糧還有個好處是可以幾天不用在宿營地做飯,不舉火,所以宿營就不繁瑣,但是軍隊仍然保持高度的戰鬥力,因為麵餅中的營養足夠;當官長一聲令下則全體官兵即可立即集合起來,還可以邊走邊吃飯。對於秦軍的長途奔襲和突襲及長期潛伏來講,這種乾糧最合適不過了。

也就怪了,陝西人過去是很少吃菜的,每天只要有“鍋盔”和“饃”就行了。後來辣椒傳到了陝西,所以辣椒成了伴隨“鍋盔”和“饃”的最佳菜餚。“油潑辣椒”這個菜是陝西人都會做的菜,也是地道陝西人家的家庭必備的每日不可缺少的菜。至今,陝西人吃幹餅子也是尋常的事情,當然比起秦朝那個時代的菜餚和肉要多了些了。

雲家軍原來的乾糧就跟當年的秦軍比較類似,不過到雲錚執掌鷹揚衛之後,鷹揚衛計程車兵就有了口福。因為他們還多了一樣後勤乾糧,就是麋餅。這個時代不比後世,麋還很多,不是保護動物,而且也較容易獵殺,所以它的肉就經常成了鷹揚衛士兵的盤中餐。另外就是,雲錚平時在不作戰的時候還提供豬肉,很多獎勵也是獎勵豬肉。事實上這個時候的人並不是很愛好吃豬肉,通常肉食都以牛羊為主,但云錚知道就肉食而言,養豬是最容易的,所以一直提倡養豬、吃豬肉。只是肉餅相對來說儲存困難一點,所以作為乾糧之用就比較少。

既然乾糧是幹餅和饅頭這類,那麼很顯然,其填報肚子的功效還是很不錯的,即便是戰爭中計程車兵飯量增大,一頓飯吃個三四兩幹餅也足夠飽了,一天一斤差不多。所以多出來幾十斤……可想而知不能全部帶乾糧,那麼就必然可攜帶更多的軍械,如此對戰鬥力的影響就顯而易見了。

雲逸相信,到少帥發明的“單車”大規模裝備雲家軍的時候,雲家軍的戰鬥力肯定還要進一步提升。想到這裡,雲逸就不禁萬分自豪,自豪自己出身雲家,自豪自己有這樣一個幾乎無所不知的少帥。

這一次的進軍,雲逸的壓力比雲錚要大,因為徹底擊敗朴永訓之後,兩江道的義軍更多,不過幸好,也更亂。他們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指揮,幾乎都是各自為戰,每個郡差不多都有一支義軍,人數一萬到五萬不等。這樣規模的義軍根本不足以對雲逸造成什麼威脅,所以雖然連續作戰,雲逸仍然只花了半個月時間就打到了惠山城下。

惠山的義軍已經聽說